交通这个词,有时候往往被不完全理解,因为交通是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也就是人和物的转运输送以及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的播送传递。如果只局限于前面一半,而忽略了后面一半,那就是不完全理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片面理解似乎也是允许的,比如经常把交通仅仅理解为海、陆、空运输以及人的行走。
其实,交通的进步与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古罗马时代,庞贝城已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古城,车水马龙,人流不绝。车、马和行人混行,非常不便,而且易发事故;于是古罗马人在道路两边建起了高于路面的人行道,让人和车马分开“移动”;又在接近道路口的地方砌起高出地面很多的石块,行人可踩着石块过马路,马车的车轮在石头之间通过。这就是庞贝城著名的“跳石”,被看作斑马线的雏形。后来,由于汽车的发明,“跳石”反而成了“障碍物”。1949年,英国开始试行条纹状人行横道线,最初为蓝黄相间,像斑马身上的条纹,故称“斑马线”。如今,各国的斑马线颜色也不尽相同。
最早的汽车车轮是木制的,只是外面包了金属或硬橡胶,坐这种轮子的汽车很不舒服,颠簸摇摆得厉害。后来发明了充气的橡胶轮胎,但首批橡胶轮胎是灰白色的——橡胶产品的本色。后来在生产轮胎时添加了工业炭黑,大大增加了轮胎负荷及耐磨性,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车胎就成了黑色。人们觉得黑色挺好的,这样粘在轮胎上的道路垃圾和脏物也不再那么显眼。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不少生产厂家曾改用比炭黑环保的二氧化硅,进一步改善了轮胎的行驶性能,但二氧化硅是无色的,人们觉得还是黑色好,故仍然要添加一定比例的炭黑。从理论上讲,将轮胎生产成其他颜色是毫无问题的,不过时间用久了很容易褪色,最受欢迎的仍然是黑色轮胎。今天生产的轮胎通常是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混合物,含有多达200种化学添加物。
有人不理解,一般稍微长一点的隧道为什么总要拐弯,驾驶员不能看到较远的路面不是有危险的吗?其实正好相反,因为隧道的形状很单调,始终笔直的隧道会使驾车人感到无聊,有时甚至会睡着,这是隧道拐弯的原因之一。此外,在隧道的头尾处设计一个小弯道能防止冬天隧道温度的损失,因寒冷和冰冻容易腐蚀材料,混凝土对湿冻十分敏感。另外,隧道也略带一点驾车者感觉不到的坡度,有利于自动排除正常进入隧道的水,隧道的建设绝对考虑了安全、节能、成本、寿命等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