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王贻芳回国后率队研究并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
~~~王贻芳回国后率队研究并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学家首获“科学突破奖”
王贻芳回国后率队研究并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模式
钟和
■ 王贻芳(中)与其他几名获奖项目首席科学家 图 GJ
  本报特稿 2016年科学突破奖8日晚间在美国圣何塞的美国航天航空局埃姆斯研究中心举行颁奖典礼。中科院高能所所长王贻芳研究员、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教授及大亚湾中微子研究团队获得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他们将与日本KamLAND合作组、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台等5个在中微子研究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研究团队,共同分享荣誉,并平分300万美元的奖金。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获得科学突破奖。

  中微子研究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焦点,相关研究4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分授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和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在中微子震荡方面作出的贡献。“实际上,中微子研究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并没有那么清楚的分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俊研究员认为,将基础物理学奖均分给5个中微子研究团队,或许是对今年诺贝尔奖的一种“补遗”。2012年,大亚湾中微子研究团队发现了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模式,开启了未来中微子发展的大门。

  “王贻芳研究员和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教授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主要完成人,也是这次的主要获奖人。”曹俊是大亚湾中微子研究团队的一员,他介绍,大亚湾中微子项目启动以来,前前后后参与这项研究的有几百人,60万美金将分配给文章的所有作者,“我们关于中微子震荡第三种模式的论文一共有270个作者”。

  “我们还没有考虑如何使用这笔奖金。”曹俊说,这一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做好后续工作。“接下来,我们将发挥大亚湾实验设计的最大能力,不断提高数据精度,预计到2020年左右可以获得中微子震荡第三种模式的最准确数据。”曹俊介绍,江门中微子实验也在紧张建设中,“将于2020年开始启用,我们希望能够测量出中微子质量顺序。”

  王贻芳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同年被丁肇中教授选中,赴其领导的L3实验深造。1992年获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工作。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后回国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在国内中微子研究领域尚属空白的情况下,他率先提出了中微子研究项目,并带领团队先后从大亚湾实验和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的实验中进行中微子物理性能的探测和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

  2012年,王贻芳被评为该年度“十佳全国科技工作者”、CCTV十大科技创新人物,并荣获第六届周光召基金基础科学奖,2013年,他又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和2014年潘诺夫斯基实验粒子物理学奖。

  此次颁发的奖项还有生命科学突破奖、数学突破奖、物理学新视野奖、数学新视野奖以及青年挑战突破奖。其中,物理学新视野奖由两名华人科学家获得,他们分别是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现任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助理教授傅亮,以及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祁晓亮。 (钟和)

  相关链接

  科学界“第一巨奖”

  科学突破奖由俄罗斯亿万富翁尤里·米勒2013年设立,谷歌联合创办人谢尔盖·布林和安妮·沃西基,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夫妇,脸书创办人扎克伯格夫妇等联合出资,评选出基础物理、生命科学和数学三大突破奖,奖项分别为300万美元;数学和物理两项新视野奖,奖金分别为10万美元。今年新设立青少年挑战突破奖,奖金25万美元。

  与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不同,“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并不特别要求对理论进行实验求证,更注重奖励那些对物理学进步有推动作用的发现和预言。该奖项旨在奖励在基础物理学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科学家,给他们提供更自由和更多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就。

  每年的获得者将加入评选委员会,参与下一届获奖者的评选。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上提名获奖候选人。候选人没有年龄限制,而且每个奖项的获奖人数和个人获奖次数也没有限制。科学突破奖单项奖金高达300万美元,远超诺贝尔奖,堪称科学界的“第一巨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文体新闻
   第A2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7版:读者俱乐部
   第A28版:阳光天地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B19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B20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22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B23版:专版
   第B24版:广告
今年血拼用“和包” 买多少送多少
中国科学家首获“科学突破奖”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7中国科学家首获“科学突破奖” 2015-11-10 2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