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手工艺大赛参赛作品涉及的门类繁多,题材也很广泛;整体感觉上海的手工艺发展的比想象的要好。大赛设置了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但我感觉这中间很难找到分割线,非专业组的作品也相当专业,参赛作品具有浓郁的现代特征。
在工艺上,很多作品都采用现代工艺与传统手工艺相结合制作而成,如玻璃器皿中的内雕,还有些雕刻用的模具,都先要进行粗加工,然后再手工雕刻;在形式上,不少作品图形抽象,内化程度较高,引人联想,这都是现代性的表征。在人物构图上,也超越了传统焦点透视,采用了不少现代手法。在内容上,诗词养性,作品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大赛呈现出来的这些特色,让我们几位评委感到意外和惊喜。
市民手工艺百强中,很多人都非常热爱手艺,并且潜心制作多年。评比之前我们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主要是考量这些作品的技术手段是否创新,作品形式是否带来美感,是否有应用价值,能否引起社会反响。当然,我们更青睐那些具有上海特色、与时代紧密结合、传播正能量、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
近年来,上海政府对手工艺很重视,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规划》,振兴上海工艺美术,非常重视对人才挖掘、激励和培养,这两年实施了市级工艺美术师职称考评,有自己的人才培养专业院校——上海职业工艺美术学校,专业刊物《上海工艺美术周刊》学术性很强,在全国排名靠前,还有我们的工艺美术协会也在课题研究、搭建交流提升的平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师队伍也被组织起来,积极参与这次市民手工艺大赛。现代工艺与传统工艺有很大不同,新一代工艺美术人也应该比传统手工艺者掌握更多的技术;再者,整个社会比较忽视工艺美术的经济价值、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在社会上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希望藉由这次市民手工艺大赛唤起更多人对手工艺的关注,对工匠精神的崇敬。
上海还应当进一步提高工艺美术水平,大力发展工艺美术贸易,将工艺美术与制造业结合起来,用设计引领制造,实现中国制造业结构转型。
中国美术学院上海设计学院副院长、市民手工艺大赛终评评委会主席 范凯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