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韦健在工作组驻地接受了记者专访,谈到电信诈骗发案的严峻形势他认为,作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犯罪形式,其特点、性质和发展趋势,都决定了警方打击必须改变固有办案模式,走出国门、通过国际间的警务合作,摧毁电信诈骗团伙赖以生存的土壤。
诈骗电话两成来自印尼
近年来,随着我国警方对电信诈骗打击力度越来越大,犯罪团伙纷纷把窝点转移至境外,甚至是一些与我国没有建交的国家。韦健告诉记者,电信诈骗不仅在中国有,在东南亚、欧美甚至非洲都存在,粗略估算,已经蔓延到全球30多个国家。其中,印尼、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由于运营成本相对较低,成为诈骗团伙“电话组”比较青睐的落脚点。据统计,境外打入中国的诈骗电话中,印尼占了近1/5。
“在境外,我们没有司法权,无法开展侦查工作,这是办案中遇到的最大难题。”韦健认为,要遏制电信诈骗高发,推动国际警务合作是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不断拓宽国际警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印尼也是中国警方的重要合作对象。这次之所以可以在印尼顺利开展这样的打击行动,双方良好的合作关系是重要的前提。”
上海警方三次出境行动
日渐完善的国际警务合作机制由何肇始?韦健透露,2010年,针对国内电信诈骗案高发,公安部高度重视,时任公安部刑侦局局长白少康要求对此类严重侵害人民财产的案件严厉打击。公安部调集9省市警力,联手菲律宾警方同步展开打击行动,成功摧毁了“11·30”专案中的特大跨国跨境电信诈骗犯罪集团,将24名嫌犯从菲律宾押解回国。
“这是大陆警方第一次跨出国门将台湾籍电信诈骗案嫌疑人从境外带回大陆,也正是从这起案件开始,两岸警方也针对电信诈骗逐渐开始构建联合执法机制。”
2013年,白少康调任上海市公安局局长,也带来了他在公安部主抓电信诈骗案时积累的国际警务合作经验。在他的推动下,沪台两地警方建立了关于电信诈骗案件的侦查协作机制“沪台警务直通车”。同样是在这一年,上海警方开启了与外国警方携手打击电信诈骗的警务合作。迄今已经先后三次参与跨境打击电信诈骗团伙的联合行动。
打掉行骗“中坚力量”
此次警方在印尼抓获200多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大部分是从境外向境内拨打诈骗电话的“电话组”成员。“在福建等地高薪诱惑招募,专人办理签证,从广东、香港等地出境前往印尼,到达后,收掉护照,封闭式管理,3个月签证到期后再重新招募轮换或者回国重新签证。”韦健告诉记者,打造境外“电话组”,犯罪团伙近年来已经形成一整套流程。
那么,这次跨境行动摧毁“电话组”,意义究竟何在?韦健表示,“电话组”是整个诈骗团伙中直接对百姓行骗的成员。根据经验和分工不同,分为“一线”“二线”“三线”。其中,“一线”大多是新手,经过培训和筛选,骗术高超者才会转为“二三线”,后者才是骗局最终奏效的关键人物。“大面积摧毁电话平台,除了提高犯罪团伙作案成本,最关键的是打击了行骗的‘中坚力量’。” 首席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