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膘”色变,大可不必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人经过夏天高温的消磨,兼之吃得比较清淡,难免会感到身体虚弱,疾病自然容易乘虚而入。《黄帝内经》写道:“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另外,时值秋暮,人们的精气开始封藏,此时进食滋补食品较易被消化、吸收和藏纳,有利于改善脏器的功能,增强人体体质。因此,入秋即补,多多益善。
一谈到“膘”,人们很自然地想到了储存在人的身体内的那些多余脂肪,这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敌人。所以,为了保持体型,很多人一年四季都在控制饮食,包括急需进补的秋季。其实,这里所说的“贴膘”并非我们所认为的长肉,而是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进行适当的进补,并通过滋补达到防燥的目的。众所周知,秋天,燥气最强,燥气通肺。肺为娇脏,最怕燥。肺主气,司呼吸,一旦被燥邪所伤,人就容易出现气逆、喘咳、口干鼻干、咳痰黏稠而干等肺燥津亏气逆的病证。许多有咳喘病史的人也最容易在秋天加重病情,所以秋天要注意养肺生津。而预防秋燥就需要进补滋阴润燥的食物,并以“清润为主”。平时可适当喝点豆浆和牛奶等饮料;多吃些萝卜、番茄、豆腐、银耳、梨、柿子、香蕉等,这些食物可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同时禁烟、酒、辛辣等燥热之品。如此补法,怎需担心“增肥”的可能呢?
正确“贴膘”,阿胶优选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合理进补,健康“贴膘”的意义重大。但既要“贴”出营养,又不能“贴”出肥胖,才是真正的健康“贴膘”,也是进补的真正含义所在。
营养学家认为,女性在食补方面,以补气血为主,可吃一些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猪肉肉皮、鸡爪、猪脚等,对女性的肌肤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在补气血、增强体质、防寒防冷方面,阿胶的功效可谓“深得人心”。千百年来,秋冬进补用阿胶是老百姓,尤其是江南一带辈辈相传的老传统。阿胶对于女性不仅补出女人好气色,还能令人倍感活力。因此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
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那阿胶的效用真的有那么好吗?翻翻古人的文献,就清楚了:
《本草纲目》记载,阿胶 “和血滋阴,除风润燥”;《本草崇原》也说“阿胶乃滋补心肺之药也”。因此,秋季服阿胶,不仅补气血,而且“润肺防燥”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可谓事半功倍。其实,阿胶的滋养效果远不止于此,要不然也不会被药王李时珍称为“圣药”。
阿胶的滋补功效广泛而历史悠久。《本草纲目》记载:阿胶“性平味甘,入肝,肾,肺三经”,有养血滋阴,润燥之功;《清宫叙闻》记载:“西太后爱食胡桃阿胶膏,故老年皮肤滑腻,不现垂老之色”;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载:“阿胶, 味甘气平,质润,专入肝经养血。”肝为“血海”,阿胶养血;《纲目拾遗》中还记载,阿胶能“添精固肾”,肝肾同源,养肝的同时还可以积蓄肾精,扶元固本,因此,秋“收”冬“藏”,进补阿胶是非常适宜的。
说了这么多,您也明白了:阿胶的滋补功效可见一斑,将它作为秋冬季节的“贴膘”佳品无可非议。我国许多地方都有秋冬进补阿胶的习惯,但道地阿胶必须用上好的纯驴皮和优质的东阿县的地下水来炼制才行。
因为“水”是东阿阿胶道地之魂,阿胶最初就是因为东阿地下水,才得名。东阿地下水能使驴皮中的精华提炼到极高程度,并且微量元素之间得到微妙协同,促进阿胶效果最大化。
选对阿胶,效果加倍
《神农本草经》记载,阿胶“久服轻身益气”。“久服”二字,至关重要。中医说“有形之血,难以速生”,“血”作为有形之物,短时间内是难以生成的,这是自然规律。因此凡是纯天然“养血”之品,效果都要慢慢显现。阿胶天然是补血的,她的节奏是“润物细无声”。每天早晚3-9克,短则一月,长则数年,长期坚持,效果是累计加倍的。
因此,阿胶进补,贵在坚持。另外,随着阿胶的滋补功效逐渐被大众所熟知,各种阿胶产品也纷纷被搬上柜台,成为各大商店的热销品。但专家告诫消费者,只有选对阿胶,选择品质好的道地阿胶,才能使滋补效果更为显著。
在此,简单地教你几招判断阿胶食材是否正宗的办法。
1.辨产地。《本草纲目》记载,阿胶“出东阿,故名阿胶”。
2.看制作技艺。阿胶作为传承数千年的滋补上品,一块小小的阿胶,需要经历50多道工序才能炼制而成。而在炼制过程中,制作技艺的差异,将直接影响到阿胶的品质。
合理的进补,对中青年来说,可以增强体质,使其保持充沛精力;对老年人来说,可以使晚境融乐,甘甜如饴。所以,合理进补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简单地预防秋冬季节肆虐的流感,而更多的在于提高您的身体素质,保证家庭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