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华人移民史有兴趣的人应该读读这本刚出版的新书《亚裔美国人的故事》,作者李漪莲,是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历史教授。此书讲述了在美国政治圈中打转的所谓“好亚裔”和“坏亚裔”的故事。由于华人人数众多,这里的“亚裔”显然是指华人给美国社会的印象。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叶,由于华人劳工威胁到白人劳工的饭碗,因此是“被蔑视的少数族裔”;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至美苏冷战时期,我们一变而为“模范少数族裔”。这种标签之所以迅速转变,是因为我们是“廉价劳工”,甘愿吃苦奋斗取得成就。李女士认为,亚裔美国人的经历和成功显现出“作为美国人的本质”。
此书以广泛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亚裔历代移民的经验。从十九世纪50年代的中国劳工移民,到二十世纪80年代在明尼苏达州安顿的越战难民。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是关于“越过边界”与“边界警卫”的几个章节,描述成千上万华人与日本人如何非法偷越边境。
美国国会曾于1882年通过一项《排华法案》。但是当时美国西部建造铁路,亟需大量廉价劳工,于是大批华人从加拿大或墨西哥边境偷入美国,他们花钱借由走私贩子的帮助,有的则从古巴与牙买加偷渡过来。当时的情况与今天墨西哥非法移民偷渡来美的做法惊人相似。一时之间,帮助偷渡的蛇头生意兴隆,甚至有意大利裔与希腊裔加入进来。还有人在加拿大边境,帮助华人化装成印第安人混入美国(因印第安土著貌似华人)。
该书指出,亚裔是首批被法律贴上“无证移民”标签的族裔,当时也曾引起社会不安。1900年代初期,政府甚至设立专门抓捕亚裔非法移民的小组,名曰“抓捕华人”组。上世纪20年代,国会议员对移民局工作不满,曾抱怨墨西哥边境的“中国墙”竟不能“永久解决”偷渡问题。
在近日美国朝野猛烈抨击移民局不能阻止墨西哥人非法入境之际,亚裔美国人历史告诉我们两个鲜明的事实——一方面《排华法案》禁止亚洲人入境,另一方面是如此情况造成民间对亚裔的歧视(没见过世面的美国白人往往将任何黄皮肤的人指为“中国佬”)。不过这类歧视性的看法,由于国际公义的压力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需要中国盟军的帮助,才慢慢发生改变。抗日战争时,美国非得中国相助不可,但是那时侨居美国的日裔公民被政府关入集中营,可说是美国历史可耻的一页,因为德裔意裔公民不受政府吵扰,这是我所敬爱的罗斯福总统唯一的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结果之一是1965年国会(肯尼迪总统当政时)通过了《移民与国籍法》,此后门户大开,华人都可入籍,受到与欧裔移民同等的待遇。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于1947年前来美国求学的经历。当时战争胜利后,每年有数千中国学生前来美国。我自己初到密苏里州,大学城中黑白隔离,没有华侨,中国学生都被一视同仁。某次,我去交通局申请驾车执照,白人女秘书叫我填表,有一行要填“RACE”(种族),我写了“CHINESE”(中国人),她一看,马上改为“WHITE”(白人),在她未见过世面的眼中,“种族”是非黑即白,我见了好笑,至少她没把我看作“NEGRO”(黑人的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