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我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称得上是源远流长、门派众多、琳琅满目。从古到今,三寸柔毫不知成就了多少名家,留下了多少传世作品。然而在我们这个国度,对于艺术的评价同时也是对艺术家的评价,即诗格、画格、书格等等都要与人格作联系。如人格卑下,其作品也不被肯定。以书法为例,据说宋四大家“苏黄米蔡”中的蔡本是蔡京,可是后来因为蔡京是大奸相而被开除,让蔡襄取代了。稍后还有一个秦桧及民国年间的汪精卫,平心而论,书法都称得上一个佳字。然而有几人会把他们的作品公之于众或展之于室?
这应该是一个好的传统,让艺术家更重视人格的修养而不敢轻忽众口铄金的力量。可是不知从何时开始,书格人格均退后屈身于官阶了。如江西一度“北长清,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糟糕的是,官员的书法或者说他的字根本称不上书法,只因为地位高,便将其惨不忍睹的笔划放得大大的公于之众。一方面这是一种不把天下的书家和鉴赏者放在眼里的傲慢,另一方面这其实是对这种官员的寒碜。偏偏国人太喜欢在所到之处留下墨宝了,国内国外均有“到此一游”的字样,便是显例。故而这些官员也不知自爱藏拙而留下权力的痕迹,结果成了笑话。
请官员为自己题词、题名、题匾额,很多时候是商业行为,是为了寻找保护伞,虽不高尚却能理解。但如果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在这方面丧失了人格,那只能用卑污来形容了。
还是让书法回归书法吧,题写之事让书家来干比较合适。官员书法好坏且不论,其存期实在可疑,前述胡长清的字迹固然是无影无踪了。另外,那个当过重庆公安局长、副市长的王立军,曾在重庆公安局一块碑上题“剑盾”两字,现在只恐铲之不及;中国石油大学为了挡住周永康这个著名校友的“墨宝”的署名,别出心裁地弄了个火箭模型;海南岛五指山上也到处是曾被称为才子的贪官朱明国的手迹,现在如何遮盖让当地政府伤透脑筋……这些人在大权在握之时,想到过自己一旦踏空,会连累作品也会有如此下场吗?
倒是当时盛情求人挥毫的“墨宝”拥有者,不要急着消除落马官员的“遗墨”,如同清代遗老辜鸿铭所说的,头上的辫子容易割,心中的辫子则不易去。比铲除这些墨迹更重要的,是要铲除官僚习气和这种对官僚羡慕向往的官本位情结。留下这些“污名文物”,也许是一种特殊的反腐手段,可以提醒在位官员,多做实事不题字。这也是一种人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