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四年前一个冬日的上午,在家里陪伴由于手腕骨折而无法去学校的儿子。我正为他受伤后无法像往日那样正常练琴苦恼,四处上网找寻一些相关资料的时候,突然发现有条上海音乐厅南厅当天将举办首期音乐午茶的新闻,当时感觉特别新奇有趣,因为以前从未听闻过古典音乐的演出会安排在中午十二点进行。和儿子一商量,连午饭也顾不上吃,父子俩就急急忙忙到上海音乐厅来探个究竟。
在入口处有位工作人员收取每人十元后,我们这些听众就很顺利地入场了。上海音乐厅虽然以前也来过几次,但以往都是在大厅观看正式的演出。平时不对外开放的南厅面积虽然较小,但两侧的墙面,回廊及整个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的装修布局,犹身处百年前西方贵族的客厅,放置其间的三角钢琴更让人感受到一股音乐沙龙的气息。钢琴前方不远处摆放了几十个椅子,中间放了几个小圆桌用来给观众摆放茶或咖啡。
找了比较靠前的位置刚刚坐下后不久,就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提示节目马上就开始,原来是特意邀请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栏目的主持人李嘉来客串主持音乐午茶的首期节目,节目是平日里不太多见的钢琴与长笛的协奏。平日常听乐团奏出的交响乐如泼彩油画,声音洪亮,气势磅礴,而当天室内乐两件乐器的协奏较之有些如淡雅水墨,演奏家不再在高高远处舞台之上,就在眼前咫尺之遥,让人在静心品味之时多添一分亲切之感。此时室外萧瑟寒冷,厅内明亮柔美的笛声在如流水般钢琴声的伴奏下让整个室内暖意洋洋。美妙的音乐与咖啡和茶的清香在不大的演奏厅中四处弥漫,真让我有些穿越的感觉,脑海中不禁浮现出电影《一曲难忘》中肖邦当年在巴黎公爵府上演奏时高朋满座的场景,只是想不到如今在上海最具巴洛克风范的音乐厅仅仅花十元就可以实现了。
演出结束还在座位上感受余韵未了,东方卫视的记者竟然把我们父子俩选作首期音乐午茶的采访对象,做了一个简短的访谈,有意思的是我们的电视处子秀就这样完成了。此时已是下午一点多了,听了如此美妙的音乐倒也没有特别饥肠辘辘,难怪孔夫子有“三月不知肉味”之言。浏览了一下,往后几天演出节目单,有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趁着那几天在家休息,于是父子俩又接连参与了两三期的音乐午茶节目,每次都是尽兴而归。
两年后上高中的儿子自己在学校组建了一个弦乐四重奏,他第一个搜寻的乐谱就是《如歌的行板》,相信他应该是被那场音乐午茶的现场演奏所打动与感染。由于工作的缘故,虽然后来一直没有更多的机会来参加这个正午期间举办的音乐午茶节目,但时常能看到关于音乐午茶受到广大市民热捧的各种新闻和消息,不知不觉中四年过去了,音乐午茶连续举办到了一千期。这些年虽然也曾去过维也纳金色大厅、萨尔斯堡的米拉贝尔宫等一些音乐殿堂,但每每回想起来,唯有上海音乐厅首期的音乐午茶作为珍藏心中的一份记忆,感觉特别的美好又温馨。
十日谈
音乐午茶
明起刊登一组《猎狐之星》,介绍几位公安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