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的通报》,公布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结果。16000余家政府网站因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发布不准确、咨询信件长期不回复、服务不实用等严重问题关停上移。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施行已逾7年,最大程度尊重公民知情权、监督权,已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信息发布上,应该变“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把政府网站当成一项呼应民意的民生工程,比如做实做深网上办事服务,办事服务有优化,还要有创新,服务实用性越来越强,才能增强粘合性,提供公信力。
昨天上午,习近平主席在互联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提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信息点。一是,目前中国有6.7亿网民、413万多家网站,网络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融入人民生活。诚然,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如果耗费公帑建起政府网站,却是空架子,如何让民众生活更丰富多彩?
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如果连政府网站这种分内事都不愿管或管不好,如何提高治理能力?
在“双创”时代,如何对待政府网站,可看出相关部门有没有互联网思维,是否真正懂得互联网+,以及有没有能力搞好新实体经济。据央视报道,习近平主席在考察乌镇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期间,首先来到阿里巴巴集团展台,驻足约10分钟,听马云讲解与汇报。据马云介绍,中国需要“新实体经济”,互联网为中国经济形态插上了翅膀,“双11”当天创下912.17亿元交易新纪录充分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内需。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定下行压力。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拓发展新境界。或正基于此,中国正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这种语境中,不难发现,政府部门搞好政府网站只是最低的层面,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等等,才是更艰巨更重要的任务。
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要采取配套措施,加强相关制度和平台建设,让政府政策透明,让权力运行透明,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信得过。政府网站的命运,检测出了一些政府部门的暧昧心态。按照中央部署,“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期待相关部门强化互联网思维,除了把网站搞好,更应该倾力打造网络强国,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