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互动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保护传承“非遗”重在使用和创新
陆常青
  读了12月28日晚报的A7版“民生速递”栏目,让许多人知道了阿拉上海也有“非遗”,而且数量还真不少。这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骄傲,它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城市记忆和民俗文化,也显示了一座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故保护它刻不容缓,亦是当务之急。但如何去保护,却是传承的关键所在。就拿浦东三林的“绕龙灯”和“海派剪纸艺术”来说吧,每逢我国的传统节日和重大的节庆日子,这“三林舞龙”总会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海派剪纸艺术”也早在几年前就已走进了沪上部分中小学的课堂,成为学校劳技课上的一项教学内容。这两项“非遗”正是在日常的“使用”中走进了市民的生活,而“保护”恰恰是要在“生活中使用”才能显现其效果,最终达到传承。

  再拿城隍庙的“奶油五香豆”和“梨膏糖”来说,虽说它俩摆上食品店的柜台已有多年,似乎也符合保护之要求。但问津者却寥寥,原因何在?笔者估计其“软肋”在其“几十年不变的老面孔”。  ——读者 周钰栋

  本报记者 陆常青 整理 

  感谢读者给晚报提供真知灼见和独到见解。您可以拨打本报读者热线:962555或投稿邮箱:lucq@xmwb.com.cn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评论/随笔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互动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连载
   第A30版:阅读
   第A31版:要闻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6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留学移民
   第B08版:招生移民/新民教育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2版:大购网专版
贺岁片粗口太多,你怎么看?
保护传承“非遗”重在使用和创新
广告
新民晚报互动A14保护传承“非遗”重在使用和创新 2015-12-30 2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