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立法
模校培养“主人翁”意识
刚进入高二的小陈感觉课业压力比以往大了不少,光基础性题目就已经需要花很多时间完成,只能花很少功夫再去思考一些升华性的题目。小陈并不是个例,学生在高二这个“分水岭”学习层次已有不同,如果可以将作业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会怎么样?
学生事务中心听到了学生们的心声,将“作业分层”的倡议写成“法案”,细化作业的难易程度,把写作业的自主权交还给了学生。在成立近三年中,从建章立制地探索模拟学校管理运作模式,到分工合作参与学校管理。学生事务中心通过问卷调研、数据分析、深入试点、校园听证等手段,邀请校行政领导指导工作,倾听学生需求。
作为校园立法的“主心骨”,学生事务中心总是积极“上下求索”。目前,在“校服换洗、科学作业、午餐质量、教室设备”等多项问题上有了较为显著的工作成果。2014年12月30日,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无校服日实施规定(草案)》和《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作业自主权实施规定(草案)》,并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种德育管理的新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华政附中从上至下广泛接受的好机制,“模拟学校管理,提升学生自治能力的实践研究”也成功申报长宁区重点课题。校园立法,或许只是一种校园规定,并非具备真正的法律效应,但是学生在亲身参与了“模拟立法”的整个过程后,民主公正的良好品质得以养成,规则意识得到了强化落实。
民主共建
校园创设“月份化”节日
要营造青春洋溢的校园氛围,单靠学校一方出主意、搭舞台当然不够,还需与学生联手,共同打出一套“组合拳”。
在校团委的带领下,近年来学校在社团建设中下功夫,铸造了一批精品社团,宣传出一批明星社团,扶植起一批潜质社团。并不断锻炼学生自愿参加、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社团能力。
调动起学生的活跃性之后,学校还按照“月份化”组织特色节日。“三月爱心节、四月阅读节、五月艺术节、九月科技节、十月体育节、十二月‘尚法节’”,六大节日串起校园文化。学生们在爱心节的奉献精神、阅读节的人文情怀、艺术节的陶冶情操、科技节的实践创新、体育节的拼搏团结与“尚法节”的严谨庄重中,感受到活跃非凡的校园文化。
交流互动
情景模拟“活学究”实训
形式上,定期开展;内容上,深入浅出。学校顺应校园法制教育大背景而积极行动,组织了例如:校规修订、主题教育、学生仲裁、今日说法讲座等一系列与家长、社区老师,包括教授专家“零距离”接触的综合互动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显得更接地气,让法律知识不再变得枯燥、生涩、遥远,让法律知识与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学生的内心。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校法治教育已见成效。通过模拟庭审、模拟听证、模拟立法等活动,在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与研究生团队的指导下,以学校法学类社团学生为骨干自主设计、推进。年年有开展,年年有突破,华政附中的同学们在一系列市级及区级的法制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傅松表示:“‘尚法节’的所有活动都是使我们的校园生活能够更加有秩序的有益尝试,这些都更保障了师生教与学的权利,更保障了民主的实现,也改变着传统课堂教学形态创造最佳育人课堂环境。”“明德,尚法,精业”已不仅是华政附中的校训理念,更已成为师生们培育法治素养的共识。
新民教育中心 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