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小区里的废旧衣物回收箱,相信不少人都见过、使用过。将不再需要的衣物放进回收箱,由专业机构处理,理应是一种不错的资源回收利用模式。然而,有媒体记者发现,上海的部分旧衣回收箱竟被走街串巷收垃圾的小贩承包,导致旧衣物流向成疑。上海市绿化市容局27日表示,28日下午和上海市商委一同约谈4家相关单位。
在小区设置废旧衣物回收箱,出发点自然是为了实现生活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公众的慈善意识。然而,废旧衣物被投入回收箱后,是否全部由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收集处理,是否得到了合法妥善的处理,是否得到了职能部门的有效监管,这些问题,都不能是糊涂账。
根据媒体记者的调查,在上海拥有大约700个旧衣回收箱的万容公司将大部分箱体租赁给他人,自己没有厂房。至于为什么要出租回收箱,恐怕还是利益作祟。一家正规运作的废旧衣物回收公司需要投入场地、人工等各项成本,搞不好就要亏损,而把回收箱租给他人,只需坐收租金,当个“房东”。只是,租赁回收箱的人是否有资质和能力妥善处理废旧衣物,就不在“房东”的考虑之中了。废旧衣物的合法流向,一是出口,二是帮困,三是资源化利用,但在利益面前,一些旧衣可能直接流向二手市场或用于焚烧,带来传播疾病、污染环境的隐患,这显然与旧衣回收的初衷相悖。由专业机构收集处理旧衣,正是为了避免旧衣流向失控,如果旧衣绕了一圈还是到了收购废旧物品的小摊贩手里,那些设置在小区里的旧衣回收箱就失去了意义。
旧衣回收箱不能没有有效监管。设置回收箱的企业是否具备完善资质、是否正规运作、是否存在租赁箱体行为,应当有所明晰。对于存在不当行为甚至违法行为的企业,应当采取措施。在旧衣回收箱的监管方面,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是否清晰,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存在空白或疏漏,也是应当研究和检讨的问题。
目前,很多旧衣回收箱打着“公益”的旗号,但实际上,用于捐赠的衣物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废旧衣物都是用于出口或资源化利用。废旧衣物回收企业并非公益性组织,而是营利性企业。营利并非坏事,只要有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正规健康的企业运营模式和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推动旧衣回收利用,便是一条可行的路径。在良性循环中,应是公众、企业、环境都能得益。但如果不当行为得不到纠正,就会打破这种良性循环。
旧衣回收的流向,要向公众讲清楚。废旧衣物是否得到妥善处理,也要调查清楚。旧衣回收行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有效履行职责,进一步提升监管能力,如此,才能保护公众积极参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环保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