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又开通了。头两天就听到两个电话,很值得玩味。
第一天是有人反映某饭店汽化炉排风扇扰民,至今已有两年,环保、街道、城管办都了解情况却并没有切实解决问题。区长随即拨通电话,询问情况,相关部门回答很简单:在走流程。第二天,是有居民反映,小区泵站去年起漏水,但而耽于业委会换届选举,迟迟没有推进。区长立即询问,回答也很干脆:在走流程。
我不由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针对某个政府部门办事拖拉推诿,群众找上门来总是以“研究研究”来敷衍了事,我写了一篇小评论,抨击官僚衙门语言。孰料,进入二十一世纪,官僚语言也丰富起来,出现了升级版。“走流程”确实比“研究研究”更新颖、更巧妙。你要问“流”到哪里,不知道,“程”是如何,还是不知道。等着吧!
官僚官僚,说到底,也是对老百姓为官为僚。就拿上面两件事来说,区长一出面,饭店油烟扰民,十天完成整改。现场一连线,区长一询问,“可以换泵”的消息刚刚收到,时间掐得多准啊!典型的“唯上不唯下”。
好在我们党始终强调干部作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就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现在都在讲补短板,短板补好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形象就会更加深入到群众的心目之中。同时,还有一个制度问题。现在,行政事项明确要在规定的工作日完成,对解决群众的诉求也要一个时间表,可建立监督机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的好不好,及时不及时,可以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这可能涉及机构设置问题。实在不行,是不是可以充分发挥人大对政府的监督作用?例如,建立一个政府事务监督委员会。这样做,人民群众一定会欢迎,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