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人生“不愁吃”之烦腻,有时只需要一碗泡饭、一碟酱菜。
在泡饭配酱菜的完美组合中,看似“配角”酱菜,实则占有很大戏份,这口泡饭能不能吃出一声“嗲”,就看这一点酱菜提不提味了。在上海人的心中,涵大隆可是不会让人失望的最佳选择。
据说,清朝中期,青浦朱家角地区的酿造业发展迅速,以涵大隆为首的一批酱园作坊将酿制的酱菜行销各地,很快就成为朱家角地区的特色产品。初建时,撑起涵大隆招牌的是一个师、徒组成的小团队。在他们看来,做的虽是“小买卖”,做得可是大事业。一要天时,要在最合适酿造的季节;二求地利,不仅要选用当地最优质的蔬果作为原料,还要找到周边最清澈的水来酿造,据说,为取一担清水,需跑至市河江中去挑水,每天需用100余担,工人们四点就得开工。当然,成就涵大隆酱菜美味传奇的还缺不了人的一份“酱”心,严格遵循既成技艺和工序,在选料、控温、季节、辅料、工具材质、环境、水质、用时、含量配比、封存技术等方面通过长期严谨、科学的制作实践,不断完善成熟。
涵大隆酱菜制作技艺现在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