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自治金,每年15万,如果分摊到每个社区居委会,也不过万把元,钱不多,意义却不小,好钢用在刀刃上,自治金如何做好“药引子”,引导好社区自治?
昨天下午,外滩街道开了个评审会,评审内容是社区申报上来的自治项目计划申请书。五花八门的自治项目里,有一个“迷你花园”,有趣,很能体现社区自治的新特色。
外滩街道,顾名思义,这里的社区,距离外滩,都不远。正因为离外滩近,社区面貌的一大特色就是:老外多。
怎么叫“老外多”?老人、老屋、外来人口,多。
其中,有个山北社区,老屋多,上百岁房龄的老建筑云集,老房子要装修,建筑垃圾清运,曾经让人头疼。3年前,街道开始在山北试点老房装修建筑垃圾清运规范化管理。
其实,山北社区是块宝地。山北居委会里有张老地图,上面是山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模样,银行、钱庄、商铺“摩肩接踵”。如今,当年的老建筑大多成了民居。最近几年,山北居民装修很频繁。子女要结婚了,需要稍微装修一下;有的是因为房子实在太旧,需要装修了。几年来,弄堂里的建筑垃圾没断过,没有专门的清运点,建筑垃圾就乱堆放,脏兮兮。
这么脏乱下去,怎么行!山北居委会请居民代表来说说,弄堂里哪几样不够“文明”,得赶紧整改。建筑垃圾!老小区能不能学学商品房装修的物业管理,装修队进入,物业就要收取建筑垃圾清运费。
可是,山北毕竟是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跟商品住宅小区不一样,装修垃圾清运要是收费,怎么收,谁来收?居委会先把这个难题交给了街道计卫科。计卫科就牵头请来环卫公司到居委会开协调会。结果,环卫公司愿意只收成本价,帮助山北解决建筑垃圾清运难题。
成本价?居民打听下来,没错,山北的建筑垃圾收费差不多只有市场价的一半。居民家要装修了,就先到居委会说一声,预付建筑垃圾清运费,最后结算,多退少补。过程很省心,只要跟装修队打好招呼,装修垃圾攒够20袋就运到清运点,清运点是专门设置的,不用担心乱堆乱放,接下来的事,就不用操心了。
接下来,要操心的是居委会和自治家园志愿者。居委会通知环卫24小时内上门收运,最快2小时内运走,保证弄堂里干干净净。因为按袋收费,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计数,王家运了几袋,李家几袋,都要有一笔清楚账,居民、环卫都不吃亏,清运新规才能做得下去。志愿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维护弄堂秩序,建筑垃圾清运、保障公平结算,也要管。
1年试点做下来,清运新规被大家接受了,居民乐意配合,环卫也很支持。1年里山北社区共有56户装修,清运垃圾116车,清运车辆随叫随到,老弄堂装修,真的做到了工完、料尽、场地清。
这样的建筑垃圾“清运新景观”,渐次出现在山北的左邻右舍。到了宁波社区,“清运新景观”怎么巩固,成了新课题。
此话怎讲?不但要及时清运建筑垃圾,还要把建筑垃圾曾经乱堆放的场地,变得美观。这时候,来了“自治金”,凡是社区有什么自治创意,都可以向街道申请自治金。
于是,居委会向街道申请自治金,项目内容就是“迷你花园”,不用大动干戈,只要买些盆盆罐罐,种上小花小草,就成了。
结果,迷你花园项目评审,没有大问题,问题在细节。评审要求:花花草草,请居民自备;盆盆罐罐,自治金购置;日常养护,居民负责——暴风骤雨了,花盆各回各家,风和日丽了,花盆都端出来就凑成了迷你花园。
也许有人要问:不就是个迷你花园吗,要求这么细。自治金,为啥不“大方”点,花花草草全包了,日常养护也包了,行吗?
不行。改善生活环境,是居民的愿望,迷你花园,是居民的创意——街道要是全包了,那还是居民自治吗?
什么才是名副其实的社区自治?想做一件事,出于居民自觉自愿,由居民代表、志愿者组织实施,目标指向社区生活更有秩序更有品质。这当中,居委会可以做牵头人,但绝不是亲力亲为越俎代庖,居民才是主角。
比如,为啥想有个“迷你花园”?先是,居民不能容忍脏乱差,自治协商,有了“清运新规”;环境改善了,还要再改善,自治金激发了居民“迷你花园”的创意。实现这个创意,自治金是激励是支持,是街道对居民自治意愿的认可,实现创意,却还要靠居民。
如今,伴随社会治理的新发展,申城各个街道都有了“自治金”。说白了,自治金,就是一服“药引子”,就是街道引导、支持居民自治的一种方式一种态度——这服“药引子”,期待激发更多自治创意,发现更多“民意领袖”,培养出更自觉更主动的自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