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参加同事老秦父亲的大殓。殡仪馆工作人员主持,没有单位的悼词,直接由老秦致答词。老秦沉痛地说:父母好不容易将四五个子女带大,并一个个成家,到了晚年应该享受幸福生活时,不料父亲病魔缠身,不治离世……
在老秦致答词时,有人小声议论,怎么没有老人单位或退管会派人致悼词?大有相关组织不负责任的意思。事后,我问老秦,你父亲单位怎么不派人来?他说父亲退休的单位很早就倒闭了,退管会也找不到。父亲逝世后,家里事很多,一桩桩要处理,事情就这么办了。
是啊,如今退休职工社会化管理,以后老人的身后事,如丧葬费、抚恤金、单位为职工办理的大病治疗保险费等如何办理,在开追悼会作最后告别仪式时,可能一下子找不到原来单位或相关接收单位,怎么办?
中国人历来讲究名不正言不顺,有单位领导参加,说明逝者生前在单位表现不错。单位派人主持并致悼词,不仅对家属对亲人,都是一种交待,更是对逝者的一种“盖棺论定”。有人认为,让单位致悼词是形式主义,致不致悼词没有多大意思。多少年来,人们在心目中对组织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是抹不掉的。单位致悼词,这是逝者的荣耀,也是一个家庭的骄傲。因此,单位致悼词,是不可省略的一环,这个过场必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