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客·300万元成“天花板”
“不知道,究竟是开着好车、婚房早备的富二代多,还是我这样一穷二白的年轻人多,反正身边和我情况相似的同学并不少。”上海小伙小赵本科毕业后已经工作三年,研究生毕业的外地女友今年刚刚步入职场。普通工薪家庭的小赵家在浦东一套不大的老公房里,如果结婚,他缺一套婚房。
单位里一位大姐前阵子给小赵介绍了一套刚需房源:世博板块小两房,婚房装修满五唯一,298万,出租月租金在4500-5000元左右。小赵算下来,最低三成首付90万元后,每月还贷在12000元左右,租金加上公积金冲抵后,现金还贷每月6000元。小赵年薪在12万-15万元左右,一人还贷也可以负担,如果和女友结婚一起供房子,更是压力不大。可难就难在首付,小赵积蓄不多,父母的支持也有限。最终,只能放弃这套心仪的刚需房。小赵说,他一直以来的观念是不要忧虑未来的事,但上海房价的涨速让他不能不考虑将来。
像小赵这样的“刚需族”究竟多不多?上海链家研究院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给出了答案。统计显示,总价在140万到190万内的房源,浏览量达到了峰值。这一部分房源的品质一般,价格合适:房源均价26660.72万元/平米,属于大部分买房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同时外环以内的房源占比达到了43.20%,地铁房占比达到了56.69%。对于积蓄少的刚需购房者来说,这部分房源既能勉强满足上班需求,价格比较低,性价比极高。
从190万到300万之间,浏览量随价格的上升出现了明显下滑,这部分房子基本位于中环至外环附近,出行和配套设施都完善不少。均价达到37477.89万元/平方米,一半多的房源都在外环以内,地铁房占比也在六成以上。房源仍以满足刚需为主,占总房源量的20.55%,可选择性也比较大。从分析中可以看出,300万以下的购房者的特点包括:刚需客为主,工资水平略高于平均水平,有少量积蓄,有迫切的购房需求。但受收入和积蓄限制,需要在价格和需求之间进行平衡。因此,这部分客户对价格敏感度较高,比较微小的价格变动都会影响到他们对房源的选择。
整体来看,在20万至300万总价区间内,总价和浏览量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这一价格段的房源中,两室以内房源占比达到八成以上,基本全是刚需房,随着价格的增长,房源品质明显提升,需求变化也较明显。
上海链家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市二手房成交近22.8万套,超去年同期4.4万余套,月均3.25万套。上半年成交数据中,两房成交量占比达48%,远远高于其他户型。事实证明,以两房为代表的基础房型和以购买婚房为目的80后,仍然是市场的主力。
去库存·宝山板块交易活跃
3月末的上海楼市新政出台后,盼望冷却的人群却在一次次土地拍卖中失望。
从郊区新拍土地来看,依照楼板价,假如两年后开售,即便价格最低的徐行,售价应该会超过35000元/平方米,70平方米的房子价格将超过240万元。市区内则更是“豪宅化”。7月份拍出虹口凉城一宗地块,楼板价超过67000元,未来估计卖到12万没有悬念。目前,该板块的二手房价格基本在6万左右。
易居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从今年二季度以来的库存走势来看,4月和5月均呈现出库存规模上升的趋势,6月份开始,部分房企放缓推盘节奏。从各区结构来看,浦东的库存面积最大,为190万平方米;虹口的库存面积最小,为7万平方米。从供应的主力板块来看,浦东、嘉定、青浦、松江等区的供应规模较大,成为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区域。
上海各区的去库存周期有很大差异。其中徐汇区的存销比最高,为21.6个月,宝山区的存销比最小,为4.0个月。此类区域差异很大程度上和供求结构有关。其中,徐汇区目前普通住宅的供应量非常少,部分房源体现为酒店式公寓。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此类酒店式公寓的户型较小,部分甚至在30平方米以下,且为精装修类型,容易加大购房成本。严跃进还指出,徐汇华泾、南站等板块有数量相对多的配套商品房项目,这也容易引起库存虚高、去库存周期过长的现象出现。如果剔除掉此类房源,存销比数据则会快速下滑。除徐汇外,存销比数据偏高的区域还包括长宁、黄浦等区域。
相较之下,宝山板块的去库存效果较好,这与罗店、顾村公园等区域市场交易活跃有关,而且宝山本身库存规模也不足。严跃进认为,对个人购房投资而言,类似宝山等区后续依然成为关注重点,包括顾村公园、祁连板块等都可以成为投资热点板块。不过,市区部分酒店式公寓的投资则需要谨慎。 文 / 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