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青海高原,群山巍巍,风光壮美。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在青海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郝鹏陪同下,来到海西、海东、西宁等地,就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考察。
8月22日上午,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下午即驱车前往位于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考察。离开盐湖码头,习近平驱车来到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视察。23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考察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班彦村。23日下午,习近平在西宁市考察了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国家电投黄河水电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
考察期间,习近平听取了青海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给予肯定。他希望青海在生态文明先行区、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行区建设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王沪宁、栗战书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考察期间,习近平在西宁亲切接见驻青海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和团级单位主官,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驻青海部队全体官兵致以诚挚问候。范长龙陪同接见。
生态保护: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 青海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必须担负起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责任。要统筹推进生态工程、节能减排、环境整治、美丽城乡建设,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搞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加强环青海湖地区生态保护,加强沙漠化防治、高寒草原建设,加强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综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脱贫攻坚:决心“不破楼兰终不还”
■ 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要通过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生产能力实现脱贫,还要有巩固脱贫的后续计划、措施、保障。
民族团结: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 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中做到和睦相处、团结共进,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经济引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全党必须抓紧抓好的重大任务。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着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着力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