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新闻不算多。但在刷爆朋友圈的《湄公河行动》之外,还有一条消息引人注意:公安部建成失效居民身份证信息系统并于近日上线试运行,将在银行试点后提供给社会各用证部门,与现有的公民身份信息系统进行联网核查。
这其实是一条很重要的新闻,与每个人都相关。它也让人回想起两年多之前,关于“二代身份证”的“先天缺陷”,曾有过的一番辩论。
在我国,居民丢失身份证后,挂失其实并无任何作用,原身份证仍可使用。大量遗失、被盗身份证通过网络非法交易,并被广泛用于办银行卡、信用卡,成为诈骗、洗钱犯罪的帮凶。当时对于媒体提出的质疑,有关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解释是,二代身份证在技术上是先进的,缺陷不在证件本身,而是用证部门的查验环节。而对于群众提出的联网挂失、设置密码等建议,相关专家的回应是“不现实”。“即便技术上可以做到,也没有太大意义,因为现在二代身份证在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验证部门不去验证,进行人证对比。”
如今,“不现实”的身份证挂失系统建设终于上线了。这说明,梦想还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这些年,群众的一些合理诉求和建议,经常会受到“不现实”的否定。比如,黄牛猖獗,有人提出火车票实名制,有关部门曾认为“不现实”;诈骗猖獗,有人提出为ATM机转账设置后悔时间,有关部门也认为“不现实”……事实上,这些“不现实”,后来都变成了现实。尤其是在徐玉玉事件发生后,大量原本在通信部门、金融机构眼中“不现实”的做法,现在也都已列入了时间表。
看来,很多“不现实”的背后,衡量的不是困难,而是利益和代价。此前有位警界的朋友透露,某通信运营商的一项服务存在漏洞,易被骗子利用,警方交涉多次建议取消,但一直无果。“徐玉玉事件”发生后,运营商主动取消了服务。“其实就是舍不得那上千万的利润。现在权衡利弊,总算做了正确的选择。”
的确,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代价是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