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面世以来,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还是出现了。
昨天,由于个别“摩拜”用户有逆行、闯禁等违法行为,在接受交警处理时却不愿意缴纳5元到50元之间的罚款,因此在黄浦区制造局路上的一个停车场里,我们看到了几十辆被交警暂扣、用锁链拴在一块儿的“摩拜”单车。要想解锁,必须违法者本人到场接受交警处理。
个别“摩拜”用户的不文明用车行为,早已不是新鲜事。但违反法律,恐怕比普通意义上的不文明行为,更让人气愤。因为,这触碰到了底线。
有人提出,扣分或扣押金,是“摩拜”对用户的主要监管手段。那么我们就来分析下这两种方式的可行性。
“摩拜”的扣分模式主要依赖后一个用户对前一个用户的失信行为的举报,在目前的状况下,就需要警方与“摩拜”方面对接,通报违法信息,让后者能据此锁定违法用户。但这样做是否有法律依据姑且不说,警方的执法成本无疑会大大增加。
其次,一旦信用分被扣到80分之下,用车成本会大幅提高,违法者往往会选择销户。此时,“摩拜”会对该用户的信用进行人工审核,这当中会出现一个不短的时间差。如果“摩拜”无法在第一时间拿到违法信息,那么用户轻松销户取回押金并非不可能。换句话说,其违法成本,为零。
还有一个听上去一劳永逸的办法——实名制。用身份证进行实名认证后,信用记录就能做到“如影随形”了。这个方法考验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企业的“良心”。因为无论是实名认证还是押金,都是在无形中提高了用车门槛。对于正在“野蛮生长”中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内心其实是拒绝的。
设置一定的门槛,对使用者进行必要的约束,迫在眉睫。“摩拜”已经提供了一个随意违法的新途径,客观上可能滋生更多违法行为。说得再严重点,作为车辆所有者,配合警方打击违法行为,“摩拜”有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