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学之都
叶兆言
  叶兆言

  一直不知道还有“文学之都”的头衔,这年头遇到不明白,你可以百度。百度不一定百分之百,起码可以告诉一个大概。简单地说,从2004年开始,世界上陆续有了20个文学之都,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中国还没有,目前正准备申请,争取者就是我所在的城市南京。

  南京能不能算文学之都,即将成为一个话题。不由地想起前些日子评选南京的传世名著,为选不选《红楼梦》,肚子里都是学问的专家没法统一意见。有说应该,有说不应该,都有道理,都有充分根据。可是说一千道一万,有了“金陵十二钗”,你若是不选,南京人民不答应。

  因此某些事不用太当真,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你说是,未必真是,你说不是,也未必真的不是。要申请文学之都,就会有专家的认证会。我被安排发言,要求介绍“南京创作土壤培育南京作家情况”,看这题目,老实说吓一跳。好在我是作家,有胡说八道的权力,敢跑题,可以不理睬命题作文,不一定你让人说什么,我就得乖乖地回答什么。

  是不是文学之都,与《红楼梦》跟南京有没有关系一样,可以是,也可以不是。说它是,最好的形象代言是李白诗句,“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为什么呢,大家不妨想想,唐朝什么最伟大,唐诗,最伟大的流行诗人是谁,李白。李白是个倒霉蛋,人生不得志,到哪都闷闷不乐,偏偏一来南京,金陵子弟统统赶去拜谒。这说明什么,说明早在唐朝,南京就有很多文学粉丝。文学之都的首要标志,不是出什么作家,不是得这奖那奖,应该是一个城市对文学的热情。很显然,今天的南京人,仍然还延续着唐朝文学青年的热情。

  说到产地,伟大的曹雪芹出生在南京,一个地方诞生这么一位小说家,已经足够。英雄不看出身,不过也可以看看出生地。有段时候巡视文坛,我常常为此地出生的作家骄傲。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武汉作协主席方方,凭什么领军一方。军队朱苏进,写电视剧挣那么多钱,北京王朔,就算不写小说,也无法撼动文学地位,凭什么,很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出生在南京,而且还差不多都是同龄人。在一个时间段,如此密集地诞生这么多有影响的作家,还不是文学之都吗。

  唐宋元明清,能举的例子太多,单说一个清朝。李渔弄芥子园,袁枚玩《随园食谱》,吴敬梓写《儒林外史》,张恨水办《南京人报》,外地人跑来南京混,一不留神就传世,就经典,就入美术史,入烹调史,入文学史,入新闻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一方水土,不就是文学之都吗。

  因此,文学之都这个头衔,不要给别的城市,就授予南京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09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作曲家笔下的人物
文学之都
“小确幸”和其他
偷闲看节气
草木——普洱茶
各有灵妙各自探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文学之都 2017-03-19 2 2017年03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