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3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偷闲看节气
凌龙华
  凌龙华

  进城,居高楼,地气少得了,原野更少走了。

  初春的一个星期天,晴暖,闲来无事,骑车郊游。一看,竟杨柳轻拂,大豆、豌豆那小小的花儿一闪一闪,简直就是黑蝶、白蝶风中舞。回书斋,一查日历,3月20日,节令“春分”。

  因为看节气,所以必然看天气。农耕社会,节气总是与天气、地气、人气联在一起,是气候与物候对农事与习俗的默契与亲切提示。“靠天吃饭”与“事在人为”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一路看下来,发现,而今的节气有些模糊了,甚至有些尴尬。气温常常是跳跃式的,或是“T恤夏”,或即“皮夹冬”。“处暑”犹暑,而“立冬”则“立冻”。一年仿佛只两季,突然间,由夏咕咚一下坠入冬。年终回望,却依然“四时有序,天行有常”。大自然就这样大手笔,收放自如!看到了小满时节的雨丝披拂、麦色如染,看到了白露时节的蓝天白云、水田白鹭。太多太久的雾霾,能埋没建筑,但埋没不了固有的晴朗与看晴朗的好心情。

  因为看节气,所以自然看风景。近的是行道树,远的是“郊外荠菜花”。池塘的荷叶,湿地的芦苇,壮观的栾树挂“灯笼”,浓郁的桂花洒满地。最是公园里的那一排柳,那一丛迎春花,我看了它们无数回,它们可能也回看了我许多回,但始终风情不减,热情不退。我怀疑柳条系“钝感”,描绘迎春花丛为“绿色瀑布”。睡莲是如何乖乖地醒与睡,小野鸭是如何伶俐地潜水又踩水,“小满”月光下的麦禾是怎样纵情抽穗呼啦啦长芒,而大伏天午间的蝉声又是怎样在你我头顶拉扯上一条扯也扯不断的“知了”音带……所有这一切,都源于走出“城居”,源于“慢慢走,欣赏啊”。

  因为看节气,所以偶然看趣事。垂钓随处有,采莲当属“艳遇”?不可思议“小暑”水漶,看到赤足戏水的外来工子女兴高采烈又拘紧紧张。小姐姐对小弟弟说,以后我在这里工作了,你们就可以尽情玩水啦!语调一本正经,一时让人动容。看来,孩子们来自“旱地”。秋分秋风吹,骑车过郊外林带,忽被叽叽喳喳麻雀一般的喧嚷声吸引,原来是一群幼儿园的孩子在捡拾银杏果。美丽的女老师每打一竹竿,树下马上欢呼雀跃。那种兴奋,那种天真的释放,久违了!最有趣的是霜降节去洞庭东山,橙黄橘绿,见一狗一猫同处一渔船甲板。狗拴着,但很负责地巡视着;猫富态,懒洋洋不屑一顾。当时感慨,猫真是投对了地方,狗只能忍受“汪汪汪”看护渔船。

  因为看节气,所以着意看时令。“不时不食”,春天第一菜——韭菜。江南水乡的“水八仙”,在水一方的“太湖三白”,只要你殷切留意,总会如愿以偿。舌尖上的乡愁,何尝不是节气流转、味蕾念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09版:赛事/新民印象
   第A10版:家装专版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作曲家笔下的人物
文学之都
“小确幸”和其他
偷闲看节气
草木——普洱茶
各有灵妙各自探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偷闲看节气 2017-03-19 2 2017年03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