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来家,饭后消食活动是写字。本人也真是俗得令人发指,手忙脚乱翻箱倒柜好容易才找出支开岔毛笔和现成墨汁伺候。
写点啥?想起看来的好句:“渔翁汝何来?何来复何去?一网出白鱼,歌声入红树。樵夫汝何去?何去复何来?担头有白云,草香花尚开。”
这几句被归入岭南“诗风雄直”一路的代表作,渔樵耕读,念着来来去去高低盘旋,就写这个吧。
从《岭南历代诗选》里看来的,作者宋湘,清代中叶广东第一才子,广东梅州白渡前乡人。大大的清官,“梅州八贤”之一。
有个出名的典故,和“六尺巷”齐名,就出自宋湘。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说的是清代康熙年间的张文瑞老家房子和邻家有空地,邻居家占用了。张家人送信进京给他告状,此公回信说了名句:“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邻居肯定也是受了教育,也退三尺,所以有了著名的六尺巷。真个是和谐社会的好典故。
而宋湘的典故,则是他做官后,家里人送信给他,让拿钱回去置办田产,他回信也说了名句:“子孙若如我,买田作什么?子孙不如我,买田又如何?”
理是这么个理。
就是放到今天,大家看得那个着急,买房子买地才能扛通胀啊亲。不为子孙也得为自己啊亲。
见有人标注说,“一网出白鱼”里的白鱼,是白饭鱼。不知道是怎么考证出来的。岭南地区把银鱼叫做白饭鱼,可是银鱼应该是水冷些的地方才长得好吧?
粤地的溪湖水库里倒是经常能钓起白条鱼,只长在水质好的地方,水温稍高的地方也长得好,鲤科的,小手指大小的那些很好吃。
当然,也可能人家宋湘就那么一说,反正一网上来,鱼肚子都是白的。
至于红树,岭南地区红花大开的树,常见的是刺桐、木棉和凤凰木,宋湘不知为什么很爱红杏,把自己书斋叫做红杏山房。只是红杏不论开花结果,声势也到不了红树的地步。不过,宋湘的《家园杂忆四十韵》里,有“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那么他诗句里所说红树指的是木棉,就是大概率的可能了。木棉开花时,说成红树,当之无愧。
入红树的歌声,该是客家山歌。时至今日,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
回头再看看这位从前广东第一才子的好句,大概用客家话吟哦起来,也会是像唱歌。
何来复何去,何去复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