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鸡林会名单”是现珍藏于金华市档案馆保存的《金华市鸡林会会则及名簿》档案。中国“慰安妇”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详细解读了“金华鸡林会名单”,指出“这份档案是日军在金华地区建立慰安所,强征慰安妇,实施慰安妇制度的铁证”,也是中韩“慰安妇”联合申遗增添的又一铁证,意义非凡,非常珍贵。
苏智良介绍称,“鸡林”是古代新罗国的国号,泛指朝鲜半岛,金华“鸡林会”就是金华地区的朝鲜人同乡会。该名簿写于“昭和十九年四月”,也就是1944年4月。
史料记载,1942年5月侵华日军占领金华,以重兵驻守,在长达三年的沦陷时期,侵华日军从日本、朝鲜及中国各地强征大量妇女,在金华各县城乡开办了多所“慰安所”。
研讨会上,金华市档案馆馆长陈艳艳作的题为《妥善保管鸡林会档案 还历史以真实面目》的演讲,也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她说,《金华鸡林会会则及名簿》中共有210个人名。名薄中的统计栏目,有姓名、年龄、籍贯、住址、职业,其中隐藏了不少日军建立性奴隶制度的信息。
据苏智良教授翻译与解读,名簿中与慰安所相关的人员共计147名,占名簿中总人数的70%。其中慰安所老板7人,管理人员5人,慰安妇135人。鸡林会档案中涉及慰安所的有金华县、汤店、武义县、兰溪县、义乌县、诸暨县。金华县的慰安所多数集中在雅堂街,因多次改造,已找不到原址。
陈艳艳说:“在金华市档案馆的民国档案中,还有7份与慰安妇相关的档案,均为当时金华县政府的情报,涉及城区雅堂街第二菊水慰安所地雷爆炸、派民夫搬运慰安所往石门将里方向、青叶慰安所及非军政机关准备撤退等内容,从另一侧面佐证了鸡林会档案中记载的慰安所的存在。”
朱浙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