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打击囤票重在交易平台公开透明
何勇海
  近年来,一些演出举办单位或演出票务经营单位,在销售营业性演出门票过程中存在大量囤票捂票、与“黄牛”勾连炒票、虚假宣传等问题,导致公众无法从正规渠道买到演出门票。对此,文化部近日印发《文化部关于规范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经营秩序的通知》,以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票务市场的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演出举办单位或票务经营单位囤票、捂票、炒票的行为,大家时有所闻。比如去年底,王菲再度开办的个人演唱会“幻乐一场”,尽管最低1800元、最高7800元的票价堪称“天价”,但发售当天仍有39万人同时在线抢票,仅32秒的时间门票就售罄,据说内场票价甚至被炒至几十万元。但随着演唱会临近,一些二级票务网站却突然冒出不少低于市场价的余票。这种强烈反差,凸显出国内演唱会市场炒票有多么疯狂。

  此番,文化部出手规范营业性演出门票销售,自然是在履行监管职责。打击营业性演出囤票、捂票、炒票,就是要在破除暗箱操作上重重发力。营业性演出举办单位一般会保留一些赠送票、工作票,然后暗中将大部分门票打包给“黄牛”售卖,真正公开销售的门票可能仅占百分之几到十几,“黄牛”怎会不囤积居奇、待价而沽?相比较而言,电影市场则构建了统一的售票系统。演出门票若也能构建一个公平透明的售票系统,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避免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囤票、捂票、炒票也就没有空子可钻。(何勇海 刊今日法制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1版:2017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连载
   第A24版:阅读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8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A29版:新尚
   第A30版:摩登/新尚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让数据替百姓跑腿
公益 需要冷静
走好国企改制“最后一公里”
打击囤票重在交易平台公开透明
蚊烟共舞
“你还小,但你需要懂”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打击囤票重在交易平台公开透明 2017-07-28 2 2017年07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