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报观点
“捐髓记”走红贵在真实客观
罗志华
  据报道,日前杭州28岁女生许艾菲因发微博记录她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而走红网络。

  “捐髓记”之所以走红网络,与许艾菲靓丽的外表、阳光的生活等因素不无关系。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网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普遍缺乏了解,这个微博起到了释疑作用。

  过去,谈起骨髓捐献,很多人避而远之。在他们的印象中,需要在骨头上穿刺、然后抽取骨髓,会伴随剧痛,对身体的伤害也较大。其实,骨髓捐献并非直接抽取骨髓,而是通过刺激骨髓生产更多造血干细胞,再从血中采集这些细胞,在操作上与献血的区别不大。

  许艾菲“捐髓记”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客观描述了捐献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包括腰部等处较为强烈的酸痛感等,她也毫不讳言四天时间自己的手臂扎成了“马蜂窝”。用真实的感受来代替正统的宣传,反倒减轻了公众的顾虑,让公众产生了恰当的“预期”。

  白血病等疾病最彻底的治疗办法就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据称,我国目前有超过6万名患者在等待配型移植,虽然捐献者也有230多万,但由于配型成功率极低,捐献者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扩大捐献者的队伍已成当务之急。

  从这个层面上说,“捐髓记”走红就是最好的宣传,用真实感受给潜在捐献者吃一颗“定心丸”,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捐献的队伍。(罗志华 刊今日新京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阅读上海100胜79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热线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如何看待“10万+可当发期刊”
失望的苹果
“故宫跑”,井喷的文化激情如何从容安放
“捐髓记”走红贵在真实客观
知识春天
甘当“农夫”收获喜悦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捐髓记”走红贵在真实客观 2017-09-18 2 2017年09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