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叩门拙言辞
王辉城
  王辉城

  有个老同学突然跟我联系,聊些什么呢?也就是一些上学时候的琐碎。

  长久未见,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在共同的努力中,自己似乎回到了逝去的学校时光。

  高中毕业后,同学们有的没有参加高考,直接背着行李,去外地闯荡,有的留在当地继续读书。唯有我,前往千里之外的城市继续求学。同学间的生活轨迹,也就越偏越远。再加上我大学毕业后,并未回到家乡的城市,而是执拗地来到上海工作。同学间的见面机会,就更加渺茫与奢侈,那些同学也成了微信众多联系人中相对沉默的群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也不会贸然去打扰。

  这样聊了大概一个多月,在一个周一早晨,同学支支吾吾向我提出了一个颇为尴尬的话题,借钱。说实在的,我们将近十年未见了,彼此不了解。我做着怎样的工作,她未必清楚;她过着怎样的生活,我也无从得知。我们拥有的,只是一段久远的同学记忆。在未触及现实利益时,谁都会露出宽厚与迷人的一面。一旦涉及金钱,很多关系都会质变。

  借钱的金额,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是一个颇令人尴尬的数字。在我自己的经验里,开口向人借钱,着实是一件难以启齿之事。若不是走投无路,没有人愿意开口借钱。

  一旦开口借钱了,无疑把自己最困难与不堪的一面暴露出来——得需要多少个日夜的思索、得过多少心理关隘,才能看似若无其事地提出。

  陶渊明有一首《乞食》,说的是陶公饥饿难耐,然而家中没有余粮,只好外出去“乞食”。诗如下: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行行,想必路上的陶渊明也是充满了纠结与疑虑;终于走到朋友家,“拙言辞”的陶公,应该想着得体又不失尊严的语言,向朋友来开口。好在陶公的这位朋友敏锐,一眼就看出陶公的窘迫,极其善解人意地相邀。

  两人相谈甚欢,咏诗作赋。对于朋友的一顿饭,陶公心怀感激。两人关系之亲近、友情之密切,由此可见。饥饿所带来的焦虑与愁云,在这热闹的一顿饭里被清扫而光。

  与迫切的饥饿,死亡是更深且不可逆转的焦虑。作此诗之时,陶公已是晚年。人老怯谈死亡,故而陶公的阔达、疏朗非常人能及。

  热闹的欣喜,让人短暂地忘却哀愁。

  后来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那个女同学的父亲得了尿毒症,家里经济因此变得难以维持。人的一生,谁不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呢?我自己也曾在困难的时候,有过“叩门拙言辞”的窘迫,朋友也无不伸出援手。这些情谊,我都一一铭记在心。虽然在网上也看过以“借钱”为名义的骗局,但我总不愿意相信一个“叩门拙言辞”的人,会是骗子。也许,金钱会有失去的风险,但急人所急,不是应该的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回眸/文体汇
   第A07版:回眸/文体汇
   第A08版:回眸/文体汇
   第A09版:回眸/文体汇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年终回顾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0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家装专版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第A25版:大虹桥专刊
   第A26版:大虹桥
   第A27版:大虹桥
   第A28版:大虹桥
叩门拙言辞
百善孝为先
名曲印痕 (四)
崇明冬钓
七绝四首
暖手炉
不忘初心 再创佳绩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11叩门拙言辞 2017-12-30 2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