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忘初心 再创佳绩
张建亚
  张建亚

  上海电影家协会成立六十周年了!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上海电影人为中国电影这幅锦绣添上了瑰丽的经纬线。上海,历来就是中国电影的重镇,也被誉为半壁江山,正因如此,上海电影家协会才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我们拥有的三千会员中有中国电影艺术、技术的拓荒人,有电影创作规律、技术规范的践行者,更有电影艺术、技术的探索者。上海影协的会员是本地电影工作者的优秀代表,他们的故事就是一本百年中国电影史,并且仍在续写着。

  九年前蒙组织信任同仁抬爱,从吴贻弓主席手中接过这副重担,有点诚惶诚恐,不知如何着手,吴主席说就是要把影协办成上海电影人的家!老厂长徐桑楚是看着我进电影厂及成长的,他告诉我,影协的作用太重要了,要专心认真沉下心去做,做好了就能凝聚振奋电影界的精神激情,比你拍一部电影意义更大!前辈的嘱托让我和主席团的全体成员丝毫不敢懈怠,决心从细节到全局都对得起全体会员。

  上海的电影生态格局完整,从一页纸的创意到成为一张电影票,整个流程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人士操持,但是上海影协既非创作单位又非经营实体,我们对会员有义务却并无权利,我们服务会员又不是工会退管会……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我们就是要把上海影协建成上海电影人的精神家园,纵向的任务是传承上海电影的精神,横向的工作是凝聚上海电影的从业人员。我打了一个比方,影协应该是上海电影的宗祠:祭奠先贤,传承血脉,正俗教化,团聚同族,励志奋发,耀祖光宗!

  我们影协工作人员不仅把影协做成“先贤祠”“名人堂”,传承发扬老一辈影人精神,更主要的工作在于激励年轻的一线的电影工作者,对他们的创作给出具体实际的支持。多年来,我们全方位地纪念了有代表性的著名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录音美术师、美影科影译影技术厂以及发行放映的前辈,做了史料性的总结积累;也数十次地研讨青年创作者的作品,组织艺术家下基层采风下生活,推动助力了创作生产;发展了民营公司为影协会员,为个体优秀演员评定高级技术职称,拓展了工作版图。多年来,我们视上海电影人如同家人,恪尽职守地为大家服务,但是绝不消费名人,很多次老艺术家的纪念会后,与会者都觉得获益匪浅,家人以及一些海外回来的后代感动落泪,说感谢上海电影界还记着他们的祖先;有时囿于场地所限,会员宁可站着也要参加完活动,有一次一位科影厂的老会员挂着尿袋来参加活动,陪着的老爱人说他当天应该住院去的,但他说今天影协有活动,改明天入院……每年一百多次的活动,上海的电影人都热情参与,使我们这个家兴旺有情。

  从1957年成立至今,上海影协曾五次更名,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1989年,将电影工作者协会更名为电影家协会,当时所有与会者的感受一致,激动之外更多的是使命感:电影工作者可以、也应该成为大家名宿!只有创作出无愧于这个光辉灿烂时代的作品才配得上电影家的称号!

  在今天重温当年联谊会成立时的目标初衷意义非凡,我们正处在电影大国往电影强国迈进的时刻,由大到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大批电影艺术家,创作者先达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水准,才能创作出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历史进程匹配的有品位、有格调、有责任的优秀作品。我们的前辈已经留下许多佳作的里程碑,更待新的电影家们再创佳绩!

  十日谈

  影协是个家

  责编:殷健灵

  银幕上声名显赫的艺术大家,在生活中却和蔼可亲,如家人一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回眸/文体汇
   第A07版:回眸/文体汇
   第A08版:回眸/文体汇
   第A09版:回眸/文体汇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年终回顾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0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家装专版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第A25版:大虹桥专刊
   第A26版:大虹桥
   第A27版:大虹桥
   第A28版:大虹桥
叩门拙言辞
百善孝为先
名曲印痕 (四)
崇明冬钓
七绝四首
暖手炉
不忘初心 再创佳绩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11不忘初心 再创佳绩 2017-12-30 2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