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隆冬,新霜飞骤,云叶参差,飘雪飘霾的乌苏天里,与友人同赴苏州西园寺。
上车第一句,友人推心置腹,棉毛裤穿了吗?劈头问得我笑软。西园寺七百年的古刹,屋宇高广,阴寒漠漠,说不尽的江南湿寒。一肩之隔,西边是寒山寺,东边是留园,背面倚靠着2500年的虎丘,三处皆是旅游胜地,终年人满为患,闹不胜闹,反是西园寺萧然稳静,独坐空灵,是苏州本地人常来常往香火鼎盛的家常佛寺。有市井冉冉,亦有疏花浅草古木参天。七百年的不卑不亢,darling,岂是容易的事情?
直接就去了斋堂。推门而入,满室黄澄澄的温暖灯火,直指人心地暖到四肢酥软,轻而易举,扫落屋外的翦翦嫩寒。
堂屋极是高畅厚朴,清朝的老房子,气概飞扬,苍古秀逸的老柱子,看得人心思沉静。斋堂里,配了满堂百来年的老桌椅,据说亦是费了些思量的。摆八仙桌,还是摆麻将桌呢?八仙桌将近一百厘米,麻将桌多为七十五至七十八厘米。八仙桌那个尺寸,就有点拿捏困难,配四张椅子太空,配八张椅子又太局促,不如麻将桌,四张椅子稳稳的,松紧有度,坐得乐胃,落眼看过去,亦没有挤挤挨挨的悲切。现在想起来,颇有些意思,精洁的斋堂里,摆的竟是硝烟弥漫欲火焚心的赌桌,未免也太禅机深沉了。
中国人的佛寺斋堂,顶顶根本,一碗素面,是务必要做得殷勤才好的。来进香、礼佛、诵经的客人,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呼朋唤友,抑或扶老携幼,与堂上诸佛见过大礼之后,总是要食一碗滚热的素面,才算功德圆满的。千百年的世俗习惯,相应相袭,早已成了中国人民入寺庙的must do。西园寺两款素面,一碗如意面,一碗观音面。如意面的面浇头,木耳,黄花菜,烤麸,10元一碗;观音面的面浇头,香菇,油面筋,蘑菇,15元一碗。万寿无疆的青花瓷碗,分量饱满的红汤紧面,四骨方正的清水竹筷,物美价廉,暖老温贫,十分中国。
面面饭饭之余,中国人的佛寺斋堂常常还会出一款名满天下的小点心,素饼,酥糖,精致果子,让普天下素口素心的人们,牵肠挂肚。西园寺素斋的名物,苏州人称菜馒头,普通话称素菜包子。菜馒头,基本上,是江南点心里的翠袖子,那种绿杨未老,春愁如水的气质,十分芳菲,你很少听到人们议论,哪里哪里的肉馒头好吃,却一定听到人们争论,哪里哪里的菜馒头难以忘怀。肉馒头是用来吃的,菜馒头是用来享乐的,绝对是江南饮食生活里的一枚精致疙瘩。每月初一、十五,西园寺香火鼎盛的日子,一碗素面,卖到将近2000碗;一枚菜馒头,卖到40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