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迹悠悠胜迹处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画家黄公望创作了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让浙江桐庐的美名自此传遍五湖四海。地处“三江两湖”黄金旅游线中段的桐庐,生态优美,人文和美,古迹悠悠,胜迹处处。境内39处旅游景区,点缀在富春江两岸。你可以去瑶琳仙境、垂云通天河感受七彩溶洞的奥妙,去严子陵钓台、江南龙门湾,一览“富春江小三峡”的秀丽风光;或者到天子地、大奇山、白云源,体验森林氧吧带来的舒心,到雅鲁激流探险、天目溪漂流、虎啸峡、百岁峡,玩转桐庐山水。
白天,你可以坐游船来一场《富春山居图》水上实景游;也可乘双层观光巴士游览富春江水利风景区、范仲淹纪念馆,踏单车沿富春江绿道骑游,感受富春山水风光。夜晚,约三五好友坐扇画舫夜游富春江,听小城故事,看城市灯光秀。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能在这座“潇洒之城”潇洒一回。
除了天然自带的美景,桐庐还着重建设美丽乡村,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村落景区,每个村都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比如,拥有田园小景、千年古银杏、博大精微的荷莲文化的环溪村;把猪栏变茶吧、牛栏变咖啡馆,焕然一新的孝义荻浦村;还有南宋第一村深澳村,可以让你漫步于悠长老街,在记忆里追忆美好时光。要是累了,不妨在村里的农家乐尝一尝桐庐土菜,神仙鸡、春江鱼虾、农家米馃、酒酿馒头定能成为你舌尖上的美味。
寻诗人文桐庐
在中国,很少有像桐庐这样的地方,被众多诗人所吟咏。从隋唐至明清,桐庐一直是诗人们抒怀的必到之地。“潇洒桐庐郡,江山景物妍”,北宋范仲淹写下了千古名篇《潇洒桐庐郡十绝》,为桐庐立下了千年的城市品牌“潇洒桐庐”。桐庐的潇洒让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诗词三千多首。最早给桐庐带来关注度的是谢灵运,他以一首《初往新安至桐庐口》奠定了其中国山水诗鼻祖的地位。桐庐也就跟着沾了光,成了中国山水诗的摇篮。
桐庐除了“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独绝山水,也因有严子陵的仙风道骨,承载了中国古代文人遥涉古今的文化念头。在东汉,桐庐鲥鱼就已成为一款至尊水鲜。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想请严子陵出山辅佐。没想到,严子陵难舍垂钓之趣、鲥鱼之鲜,坚辞,刘秀无奈,只得放他归隐,致使桐庐鲥鱼之美,一时名传天下。在桐庐,当你漫步严子陵钓台时,恐怕也会生出这样的愿望: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
老饕苏东坡不可能缺席,他除了对桐庐自然美景的歌咏,还不忘对品鲥的赞叹:“芽姜紫醋炙鲥鱼,雪碗擎来二尺余;南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莼鲈。”品味鲥鱼之余,回想这样的诗句,怎么不令人食欲大开。
范仲淹一生偏爱桐庐。他的《潇洒桐庐郡十咏》十首五绝,每首都以“潇洒桐庐郡”开篇,一气呵成,范公俨然成了桐庐旅游形象的代言人。桐庐从此有了最具魅力的城市广告。桐庐的人文底蕴,让它的地名也染上了诗意,至今还留有“鸬鹚”“鸿儒”“桃源”“旧县”“梅蓉”这样芬芳高洁又很文艺的村名。阅尽桐庐遍地诗,这也是桐庐能与广西阳朔、湖南凤凰并称中国最美旅游目的地的原因。
本报记者 沈琦华 图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