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守棉在上海画坛是一位风格独具的画家,他的画作有时候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传统的主题,有时候用传统的表现手法演绎新的时代特征。他自嘲自己是游走在传统和现代边缘的人。
在同行看来,萧守棉在艺术上一直推陈出新,一直在突破和超越自己。对艺术的热爱是他一直坚持创新的动力,他不断地将新的元素、新的技巧、新的创意融入到绘画创作中,今天的萧守棉和十年前的萧守棉已经判若两人。
萧守棉喜欢将自己比喻成一只“空杯子”,并谦虚地表示,虽然他从事书画艺术30多年了,但不管是在绘画理论,还是在技巧上,他都要做一只空杯子。有了空杯子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向民俗、自然、前辈画家、同辈画家学习。
萧守棉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先师从任政老先生学习书法,得到任政的亲传,而后又转学岭南派绘画,属于岭南画派黄幻吾一支。初学岭南画派时,从山水画入手,后又弃山水画,主攻花鸟画。萧守棉的花鸟画用笔准确劲道,造型饱满、圆润,整个画面灵动、飘逸。
但萧守棉并不满足自己在传统花鸟画上所取得的成绩,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求新求变。这意味着,他要将新的绘画理念运用到绘画中,要创造一种新的绘画符号,一种新的绘画表达。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尝试、实践、创作,萧守棉终于迎来另一个收获期。他的作品在传统中透着现代,而在现代中又有传统的影子。他终于成功地经历了由蛹到蝉的蜕变,终于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艺术表达,终于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萧守棉说:“我的根扎在中国的传统艺术中,我无法完全放弃传统,但现代的西方艺术对我也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我只能考虑如何将两者结合。所以,我自己是游走在传统和现代边缘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