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收藏讲一个“缘”字
印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以其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和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闪耀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光辉。
颜梅华与印石的情缘,出自家学渊源。当年,在招商局工作的父亲,喜欢金石书画。颜梅华还不到十岁的时候,常见父亲的一些朋友会带上几块印石来家里,一边品茶,一边玩石。他站在旁边看着,觉得这些光滑剔透的石头很好玩。他便偷偷拿出去和邻居的一些小朋友相互比较,甚至玩造房子游戏。时间一久,把印石玩得不像样。结果遭到了母亲鸡毛掸子的一顿揍打。
母亲的那几下鸡毛掸子反而让他对印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夜晚,小颜梅华站在父亲书桌旁,见其手执铁笔刻印,在“咔咔”声中,屑子飞溅。他觉得这声音奇妙无比。父亲刻完一方,沾上印泥,在雪白的宣纸上压出一个个鲜红的印章。他虽然看不懂那些文字,却让他着迷。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渐渐也对中国印石有所了解。印石分青田、寿山、昌化及巴林四大类,以其色彩绚丽、质地细腻、纹理自然、硬度适中,而并称为我国“四大印石”。父亲喜欢和主要收藏的是青田。父亲告诉他,青田石中最为精彩的当属“青田灯光冻”,又名灯明石。“莹洁如玉,照之若灯辉,谓之灯光石。”其价胜于黄金,极为珍罕。父亲曾花大价钱好不容易从朋友处买到一块,后毁于战乱。父亲说,田黄、鸡血出钱都能买到,但这方石出钱也买不到了。
颜梅华后来画连环画挣钱后,也开始注意欣赏收玩一些印石。当时福州路附近有家图章店,他常去逛。看见中意的,就买一些。青田石很少,能买到的就是一般的寿山石。他慢慢体悟到,收藏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要见识过好东西才会有眼力,再就是要有缘分。
青田灯光、寿山田黄、昌化鸡血被并尊为三大印石之王。和父亲一样,颜梅华主要收藏印石,能刻章的,首选当然青田。田黄和鸡血很少玩。但也不乏观赏的机会,遇上些趣事。
有一次,他碰到了以前的启蒙老师郑竹友。郑先生这时已从故宫博物院告老回到了上海。他告诉颜梅华,有一方田黄被书法家徐伯清便宜买去了,大概只有七元。他为此懊恼不已。这块田黄虽说不上很好,但也是可遇不可求了。当年,郑竹友作假画有名,但圈子里都知道他看画也很有水平。他自己做字画生意。有一个和他关系很不错专门跑弄堂收字画的旧货人,他就常常托此人收卖字画。他曾收到过徐悲鸿、齐白石的画,当时的行价是一幅二十元。旧货人收进价约是十二元,给郑竹友的价格是十五、十六元。有次颜梅华去郑竹友家,看到徐悲鸿画的一幅马,齐白石画的是幅葫芦,题款“好模好样”,均已裱好。还有一幅黄宾虹的山水,正摆放在桌上。据说,后来都被郑家后人弄光了。这三幅画在今天,值四五千万。这自是题外话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颜梅华被借调在辞海编辑部工作。下午休息时,他会常去出版社同一系统的朵云轩看看。一天下午,他刚进朵云轩,营业部主任见到他后说:“颜先生,今天侬先勿要急着走,我给你看点好东西。”颜梅华见他拿出一个红木盒,里面有二十方鸡血石,而且是一色的牛角冻的底。这二十方鸡血石血的品相非常好,显然同出一个坑里,质地纯净细腻无杂质,属昌化石品种中不可多见的珍品。营业部主任说,你今天来正好能看到,明天就拿去给钱君匋先生过目了。
颜梅华平生也只有这一次看到这样的鸡血石。当时这二十方价值两千元人民币,就等于是两根大金条。据说,后来被原永安公司老板全部买去了。颜梅华说,那时一般人是买不起的,我也拿不出那么多钱,当时口袋里有近十元零用钱已经很好了。但也算是开了眼界。
除了收藏印石外,这一时期,他还喜欢收藏些碑帖。有一次,他去当时已有些名气的书法家任政家中,见一小楼梯的格子上糊着祝枝山几张“黑老虎”(碑帖),就说:“哟,侬这几张东西还不错的呀!”任政说:“没啥好,江湖气太重。”“那侬以后撕下来时给我。”后来,任政给了他。颜梅华说,是珂罗版的,其实,很不错。他珍藏至今。
“文革”开始后,他的收藏被迫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