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八部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亮相“上海之春”
~~~八部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亮相“上海之春”
~~~八部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亮相“上海之春”
~~~八部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亮相“上海之春”
~~~八部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亮相“上海之春”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西方交响表达中国元素
八部中华创世神话原创作品亮相“上海之春”
朱渊
■ 开幕式场景 记者 郭新洋 摄
■ 指挥张洁敏
■ (从右至左)陆在易、许舒亚、龚天鹏
  悠远的古曲缓缓响起、浑厚的男中音低声吟唱,随着《盘古开天》拨开混沌中的迷雾,《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原创作品音乐会(海上新梦Ⅻ)》昨晚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全球首演。作为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这台自远古神话中汲取营养、烙印传统文化基因的交响乐作品,也让听惯了西方经典的乐迷们,惊艳于中国故事交响表达所迸发的火花。

  情绪感染胜于画面描绘

  音乐会以《盘古开天》开篇,并非想象中华丽悦耳的乐音,抒情流畅的旋律,但却能从雄浑的器乐声、忧郁的男中音中感受盘古开天地之处的沉闷和混沌。随着轰隆隆的雷鸣和唰唰的雨声,曲风逐渐步向清朗,在滞闷中深陷的听众才仿佛从混沌中被唤醒,天地初开,四季分明,江川河流奔腾不息……

  《盘古开天》由这台音乐会的艺术总监、上海音协主席许舒亚创作,特邀低男中音沈洋加盟。用音乐展现中国听众耳熟能详的中国创世神话并不容易,许舒亚说:“相比有画面感和故事性的《精卫填海》或是《愚公移山》,《盘古开天》更难表达。与其用音乐来展现画面,莫若传递一种情绪。作品要表述的是天地诞生的开端,人类还未出现,所以任何优美、精致、成熟的表达都不太适用。”

  诗经古琴助力交响表达

  昨晚音乐会分为“原初、砥砺、良夜、昌炽”四个篇章,用国际音乐语言交响乐讲述 “盘古开天、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牛郎织女、嫦娥奔月、伶伦制乐、鼎定天下”等八个中华创世神话故事。

  音乐会八部交响乐作品,都或多或少自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中汲取营养。青年作曲家陈牧声创作的《愚公移山》,合唱部分的唱词取自《诗经》之《小雅·南山有台》篇,“南山有台,北山有莱……”朗朗上口。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秦文琛的《伶伦制乐》,为展现凤凰与万鸟和鸣的场面,找来源自泰国的捕鸟神器竹笛。而压轴曲目、作曲家周湘林创作的《鼎定天下》也在乐曲中融入古琴曲《华胥引》的音乐元素。

  童声合唱传递思乡之情

  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音乐会中的上海音乐学院合唱团和上海市黄浦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春天少年合唱团的精彩表现。昨晚呈现的八部作品,有一半都加入了合唱元素。作曲家徐孟东创作的交响音诗《精卫填海》将人声和交响乐队“无缝衔接”。

  而特邀前来的奥地利音乐季艺术总监黄霭琳,通过“时间变奏”与“交响中的室内乐形式”等现代作曲技法,以交响乐刷新了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想象。尤为惊艳的是其中童声合唱的部分,广东童谣《月光光》为其注入清新之风。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话题/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A16版:股市大势/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家庭理财·广告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际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尚
   第A24版:家装专版
扫一扫
上港新家:浦东足球场上午破土动工
用西方交响表达中国元素
变“码头”为“源头”
解静娴 会开飞机的钢琴家
新民晚报文体汇A07用西方交响表达中国元素 2018-04-28 2 2018年04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