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日出
沈月明
孙绍波 画
  沈月明

  今天上午,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说,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我们纪念马克思,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致敬,也是为了宣示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坚定信念。

  今天重读马克思,可以启迪我们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和使命担当。

  “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

  174年前的那个夏天,马克思在巴黎的一间公寓里写下这一行潦草的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那些深邃有力的哲思和预见,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光辉。

  事实上,早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为了捡树枝的穷苦人的利益对贪婪无度的权贵阶层愤怒批判,就体现出年轻的马克思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而他的一生也始终和最广大的无产阶级站在一起。世人看到他在《共产党宣言》中的革命激情,看到他在《资本论》中的天才思辨,而所有的战斗和檄文都归结于他对共产主义的深情凝望: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是社会的主人,是森林和草原的主人,是自身的主人。

  习近平在上午的讲话中说,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从13位革命先驱聚首上海望志路106号创建中国共产党,到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从建立统一战线抗击日本侵略者,到公私合营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甘愿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心中梦想,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中国的奋勇实践。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提出“小康”社会构想,其后更旗帜鲜明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这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信仰和初心的郑重宣示。

  一代中国人心无旁骛,砥砺奋进,在二十世纪的终点线上达成“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大继续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部署。数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道路明确,意志坚定。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持续改善民生。中华民族从未如此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

  犹记得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记者见面会上讲的那段话——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这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共产党人的宣言,这是人民群众能懂爱听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最颠扑不破的马克思主义。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那样: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习近平在今天上午的讲话中强调,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这正是100多年前,马克思在巴黎,在布鲁塞尔,在伦敦,焚膏继晷,用生命去探索、去追求的初心所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连载
   第A21版:阅读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日出
司法公正的“第三只眼”
制度创新,为社区矫正工作增加警力
新民晚报要闻A05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日出 2018-05-04 2 2018年05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