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5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究竟是消费降级?
还是消费更理性?
杨硕
■ 很多年轻人努力保持收支平衡 图 视觉中国
  本报记者 杨硕

  日前,一篇《这届年轻人已经开始消费降级了》在不少人的朋友圈刷屏。有人说,继佛系、养生之后,第一批90后已经悄然开始“消费降级”了。围绕“消费降级”的话题也一再展开,2018年到底是消费升级还是消费降级?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两种理念看似背道而驰,却能够并行存在,其原因在于不同细分群体的消费能力与消费需求的匹配度不同,而个人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

  消费降级两种表现

  从去大型的健身房转为去按小时计费的mini健身房,从买昂贵的鲜花转到“99元包月”的花店,从唱卡拉OK到花50元就能唱歌的移动mini唱吧……这种快餐化的消费逐渐成为文化内容、消费习惯、娱乐方式的主流形态。大家都将这一系列的现象称之为“消费降级”。

  什么是消费降级?这是近几年大家熟悉的“消费升级”的反义词。“消费降级”强调,就算你的产品有品质、有调性,环境体验又超级震撼,绝大部分的消费者也似乎不愿花那么多钱为之“埋单”,因为没有人愿意为多出来的溢价付费。

  更有人总结了消费降级的特点:去品牌化,追求高性价比;去形式化,注重便利性与功能性;重视消费背后的情感属性,不再通过不停“买买买”来获取满足感;共享消费,放弃产品所有权,只为使用过程买单。从表述来看,消费降级并不简单等同于商品价格或质量的降低。

  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了消费降级有两种表现:其一,是对于低线城市里收入不高的消费者,他们不大会购买那种价格高的大品牌产品,他们的购物态度大部分为实用主义,比如在拼多多上买一双几十元的鞋,而非到商场买一双上千元的鞋;其二,是对于一二线城市里收入不低的消费者,在经历了收入飙升和物质极度丰富之后,他们对大部分商品的态度转变为够用就好。这使得他们更趋于理性消费,不再对品牌趋之若鹜,而是转向那些虽然没什么品牌,但已然够用且质量不差的商品,比如所谓无LOGO的衣服品牌——无印良品、网易严选,以及便利店而非星巴克咖啡等。

  消费结构明显变化

  而致使消费降级现象出现的原因也有多种。一方面,为了生活紧缩钱袋的年轻主力消费群体,不得不将精力更多地投向物美价廉的刚需消费上;另一方面,价格接地气,有品质、有调性、有态度的消费品更容易受到他们的青睐。与“消费降级”相对应的是,那些旨在通过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或者更有趣的购物方式,获得高品质体验,让生活拥有简约而质朴的美感的国内电商平台也备受推崇,比如小米、网易严选、拼多多等等。

  而对于一部分在一二线城市打拼的高成长性人群来说,他们的消费能力受到了生活压力的影响,很难匹配大城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需求,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往往是复杂纠结、犹豫不决的:一方面,他们热衷于比价、团购、秒杀、10元店,寻求高性价比的产品,这是典型的消费降级表现;另一方面很多人并不真正满足于无欲无求的“佛系生活”,对于更高端的消费需求,他们往往会通过分期的方式来满足,偶尔享受消费升级的乐趣。

  华泰宏观分析师李超团队在研究报告中指出,局部“消费降级”除了有一部分生活压力的原因外,还有部分原因源于信用服务推力,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了居民提前消费,当消费意愿超过消费能力,其他产品消费必将受到挤压。

  而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近几年出现了明显的变化,食品烟酒、衣着等生活必需品消费的比重逐年走低,交通通信、家具、家电、教育文娱、医疗保健等耐用品和服务类消费比重不断攀升。部分群体的“消费降级”主要原因在于,随着居住、汽车、教育、文化娱乐等方面支出的增多,在总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对生活必需品消费的压缩,体现出的是消费结构的调整。

  消费观念趋于升级

  李超指出,所谓的“消费降级”也属于消费升级的一种,即消费观念的升级,消费者日趋追求理性消费,体现更加成熟的消费观。“双十一”“618”等网络促销购物节销售额逐年攀升正是最直观的体现。2017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总成交额1682亿元,同比增长39.35%,较2016年提高逾7个百分点,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居民具备消费能力,经济内生需求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另一方面,更是体现出了理性消费观念的转变。具体到商品类别,网络购物节销售排名前几的商品类目分别是:手机、家电、家具、家纺等,对应到社零数据中,分别是文化及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用电器、家具、纺织服装等类别。

  此外,闲置交易也被视为是理性消费的升级表现之一,近年来消费者理性消费观念的提升促进了我国二手、闲置市场的发展。

  除了理性消费,消费观念的升级也体现为对便捷、品质、高端、定制、专业和体验等类型消费需求的增加。其中,不同年龄层的消费者偏好有所不同,70后的消费升级追求舒适、高端;80后的消费升级追求便捷、品质;90后的消费升级追求专业、垂直;00后的消费升级追求多样化。目前我国的主要消费群体是80后和90后,因此以外卖市场的发展为例,外卖市场的发展部分源自80-90后消费者对于便捷性的追求: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的出现,尤其是所出售的半成品蔬菜,顺应的是现在年轻人不喜欢洗菜、不会搭配调料,但是又很想做饭的需求。

  李超认为,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是对立统一的,不同收入水平消费者所处的消费升级阶段不同,中低收入群体也具有很大的消费升级潜力。他还指出,消费者信心指数体现消费意愿,也可作为量化消费升级的一个角度。“近年来我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高,虽然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走势并不完全一致,但我们认为,消费信心体现消费意愿,近几年随着消费主力群体的转移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品质消费、理性消费、便利消费都是目前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从网络购物节销量逐年攀升、捷报频传这个角度,我国居民消费不仅具备消费能力,也具备消费意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汶川十年 大爱永存特别报道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文艺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2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新尚/摩登
   第A24版:家装专版
内页导读
究竟是消费降级? 还是消费更理性?
巴菲特“买苹果”的启示
新民晚报金融城A16究竟是消费降级?
还是消费更理性?
2018-05-12 2 2018年05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