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0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闲时过来吃槟榔
黄爱东西
  ◆ 黄爱东西

  槟榔树开花……棕榈科槟榔属植物,再怎么开花看起来也像是一堆麦穗谷穗缩小版。原产马来西亚,可是来得早。

  广州的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有记载说,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

  并不是只有海岛上才有槟榔,虽然台湾宝岛上的槟榔西施是道风景,那是后来了,早年槟榔是高端零食。

  南唐后主李煜有句“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说的是他家大周后吃槟榔。

  嚼槟榔这事到现在看起来都比较奇特,像嚼了一口血,要吐出来,还坏牙。常年嚼太多的,一口黑牙。

  据说北京故宫博物院里,有两个波斯手工和田玉罐,乾隆用来装槟榔的;嘉庆在折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槟榔,汝可随时具进”、“惟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两折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这我没去考证。 

  海南岛有种槟榔,采收期可以从8月至翌年4月。

  从前岭南都种得不少,因为是必需品。

  清初才子彭孙遹,人称“吹气如兰彭十郎”,竹枝词里描摹过岭南的浓情蜜意和爽利娇俏:

  “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

  “妾家溪口小回塘,茅屋藤扉蛎粉墙。记取榕荫最深处,闲时过来吃槟榔。”

  另一本百科全书式的清代陈坤《岭南杂事诗钞笺证》记载:“琼俗,亲朋来往非槟榔不为礼。凡婚姻,媒妁通问之初,送槟榔盒至女家,非许亲不开盒。但于盒中手拈一枚,即为定礼。故女子受聘谓之吃槟榔。”

  以槟榔作为“礼果”,作彼此交际及婚姻之用,不仅是琼俗,也是粤俗。

  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卷二五)“槟榔”条:“粤人最重槟榔,以为礼果,款客必先擎进,聘妇者施金染绛以充筐实。女子既受槟榔,则终身弗贰。而琼俗嫁娶,尤以槟榔之多寡为辞。有斗者,甲献槟榔则乙怒立解。”

  有考据说,清代广东所属海南、广州地区、潮州地区、客家地区,都通行以槟榔为婚礼必备之物。

  而且这风俗源于古代越人之俗,早在唐宋时期,岭南地已然。

  举的例子有点不中听,是《太平御览》卷九七一引《九真蛮獠俗》:“九真獠欲婚,先以槟榔子一函诣女,女食即婚。”另一则记载是《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四》(卷一七〇)记交州之俗:“索妇之人,未婚先进槟榔一盘,女食尽则成亲。”

  所以彭十郎竹枝词里的吃槟榔邀约,还有可能是岭南版本《思帝乡·春日游》:“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到了岭南,是约你“闲时过来吃槟榔”。

  当然,现在早不这样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文体汇
   第A07版:文体汇/聚焦
   第A08版:伏尔加之波
   第A09版:伏尔加之波
   第A10版:伏尔加之波
   第A11版:伏尔加之波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A20版:特稿/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闲时过来吃槟榔
南方夏日长
给乾隆的弹幕
美国旧金山的观光电车
与猴有关
七月的雨
无题(489)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A19闲时过来吃槟榔 2018-07-08 2 2018年07月0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