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名火,可否在全市免费公园铺开?
面对市民“夜游扩容”的呼声,公园有不少苦衷。比如,按日间园设计建造的公园,照明并不能满足大规模夜游的需求。又如,夜游由专人带领,人数太多容易掉队,无法保障安全。哪怕分组,在线路和观赏点上也难免会“会师”,发生拥挤。
资金缺口也限制着夜游“扩容”。目前,直属公园开展夜游,收取的报名费用要支付加班、照明、安保等,能做到“平进平出”就不错了,盈利则是奢望。不少夜游以专项科普经费补贴为主,若要全市推广尚有难度。
此外,“夜游”大范围推广,市民和业内也有不同的声音。最常见的担忧是,动物的作息是否会被打扰,夜游是否会对生态造成破坏?小朋友踩死癞蛤蟆、捏死萤火虫,也时有发生。另外,不少夜游人手一只手电筒、头灯,不仅黑夜照得亮如白昼,发现动物时更是几束光直射,必然打扰和惊吓到“夜精灵”们。
● 没有娃,成人能不能参加夜游活动?
国外的一些动物园,常常会开设夜游路线,只要报名,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参加夜游活动。收费的模式,按照实际人数来收,成人是一个价格,儿童又是另一个价格。然而,上海的公园夜游主打的都是“大+小”的亲子模式,有些公园甚至只邀请孩子,连大人都不能参加。那么,没有娃的成人,是不是就不能报名参加夜游活动?
对此,一位夜游活动负责人坦言,上海公园夜游活动主要以科普教育为主,因此活动招募对象大多是6至12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课业压力没有那么大,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夜游活动的课程、路线、手工劳作等,都设计成更加贴合孩子的玩法。
“上海很多公园的夜游活动很有特色,但如果要参加,要么有娃,要么只能去借娃,而且娃的年龄也有限制条件。”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在他参加的一些国外动物园夜游活动中,发现有很多中国人的身影,不仅是带孩子去参观的,也有老人,也有度蜜月的小夫妻,这恰恰说明成人夜游也有市场。他提议上海的公园可以参照国外经验,不要将没有娃的成人拒之门外。
本报记者 裘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