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上街沿”好走吗
郁晶陶
  郁晶陶

  昨天下午,走在某购物中心附近一处人行道上,惊喜地发现,原本密密麻麻停放着的共享单车不见了。

  要知道,这处人行道并不宽,虽然共享单车摆放得整齐,但也只剩下一个人行走的宽度,要是迎面来个人,就必须侧身通过了。如今,共享单车撤走了,人行道一下子宽敞了不少,连心情也敞亮了许多。

  “上街沿”好走吗?这个问题,恐怕并非每一条马路都能给出肯定的回答。昨天,“上海大调研”微信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提问:上海的“上街沿”有哪些拦路虎?答案有占道亭棚、停放不当的共享单车、雨后一不当心就会踩中的水坑等等,最吓人的是“扎根”在盲道上的电线杆……

  漫步街区,脚下的路,是最基础的设施。“上街沿”好不好走,不仅“脚”有感觉,“眼睛”也有发言权。有的马路两旁花园别墅等历史建筑引人慕名而来,人行道上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却着实“煞风景”。

  对于残疾人士来说,人行道的便利度、辅助设施的可用性,更会影响其出行。曾经看到一则报道,一位盲人朋友介绍,由于盲道可能“断头”或被占用,自己宁愿贴着人行道走在非机动车道上,一边走一边用导盲杖敲打“上街沿”边缘,以确保直行。宁愿走非机动车道也不走盲道,这样的选择,让人不得不深思。

  要让“上街沿”好走,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使用者,都有一份责任。设计者、建设者需确保人行道的“初始状态”良好;管理者要掌握人行道的动态变化,及时制止违法违规现象,保障“上街沿”通畅;企业、个人等使用者,则不能因为人行道是公用的,就随意占用,造成“公地悲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也体现在一段段人行道上,制度创新、责任落实、公众参与,都必不可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读者之声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家装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伏尔加之波
   第A18版:伏尔加之波
   第A19版:伏尔加之波
   第A20版:伏尔加之波
   第A21版:家装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金色池塘
   第A26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7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8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好药师来了,“药罐子”轻了一半
“上街沿”好走吗
严选优秀人才配置到办案第一线
浦江游览“龙船”昨夜再起航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上街沿”好走吗 2018-07-13 2 2018年07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