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海岛,是为了大海。从钱塘口沿着海岸线,越往南,水越深,越蓝,天越高,越远,最后停在了海岛南端,是到了天地的尽头。
梦想中的家,庭院素简,花草无所谓,要有大树,香樟树,树冠大而密,是家的庇护。从海口到三亚,水是好水,滩是好滩,只是,到处都是游人。宜游的地方不宜家,我们为着大海而来,最后选择退却到山里。
山里好静啊。山道很好,公车两个多小时,一路上山峦连绵,山谷弯曲,阳光下苍翠,背阴处青黛,热带雨林的最准确诠释就是,无处不绿浓。山路上见不到房子,房子本来稀少,都掩映在绿荫下,只有偶尔一现的槟榔林芭蕉林,昭示着有村寨人家。一向以为大海有抚慰力,一路行来,才知道大山的抚慰不逊大海,更甚大海,要不怎么说稳如泰(大)山呢。
山里静净,是因为一无所有,包括垃圾。如果你有足够的钱,起初的价格并不贵,你可以买下一座山,山头,山坡,山谷,坡上的飞瀑,谷底的涧水。如果你有足够的能力,你可以在山上筑别墅,涧边架栈道,缓坡宽谷建园圃,叫花园,田园,庄园,都随便你。去过一个这样的山家,坐在原木打磨的长椅上,面对远山近岫,长空烈日,雨后的雾岚就缥缈在山腰,可以一晌不说话,因为心静。足够的钱和足够的能力,这两样我们显然都没有,显然不可能也不需要拥有这样的豪阔。我们只想要一个自然的环境,大美无言,静净无为,可静净意味着原始,一无所有。山里的茅屋也好水泥房子也好,没有卫生设备,遑论其他。即使你能够带进来,安装好,也还是没有,因为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网净化系统。人们能看到的都是地面上的设备,看不到地底下的系统,没有系统支持的设备,还不如原始的石头木头,起码那都是自然的造物,不会反身破坏它的造主。这真是个悖论,令人无言以对。我们自身为现代文明所铸就,完全不能适应原始,那个真正的大自然,我们很难承认自己是虚伪的,我们需要的自然,其实是人造的,优美,文雅,温馨,精致,那造物的苍凉,荒芜,严酷,粗粝,我们承受不了。尴尬的我们只能将就,在市里公寓的阳台上,越过楼群,望向四周的青山,做着自然的梦,隔一段时间,去山里行走,或者去看望大海。
起初阳台视野一百八十度都是青山和长空,海榆中路打右边过,从这儿向前可到三亚,向后由五指山与鹦哥岭之间逶迤过琼中,是海岛最高处,此后一路向下,可以到达海口,那是海南省首府。既然是海岛的交通中线,日间会有车通过,公车大巴之外,主要是小车,物流基本走东线西线高速,所以还是安静的。时不常地小车沙沙驰过,那声音竟有些亲切,因为能打破一些闷滞,那是由长久的阒寂凝固的。后凉台左右有墙,视角小于阳台,正面对着小湖,湖上小岛纯野生。然而好景不长,几年后,小岛的纯野生变成了别墅,还显得密密麻麻,泳池旁侧的楼房也立起来,隔着南圣河,本来也是青山和长空的下面,一排楼宇齐刷刷顶到山腰,偏右里面那幢,看上去像要从山腰上耸起来。
于是,每当西风起黄叶落北雁南飞,我们来海岛享受暖阳,待到烈日越过赤道,海岛进入炎热的雨季,我们回归故里,正是江南莺飞草长,杂花生树。一样的公寓,一样的超市,一样的生活方式,不一样的除了自然坏境,还有人文环境。
十日谈
岛上的日子
责编:杨晓晖
明日介绍一次在香港的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