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8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夏夜长长芦黍甜
周伟民
  周伟民

  少时,我每年暑假都是在浦东杨思的祖母家度过的。当年的暑假是我一年中最快乐的日子。每天清晨,祖母都会煮上或泡上一大缸薄荷水或大麦茶,放在临街客堂的八仙桌上,乡亲邻居走过路过,不用招呼,都会来舀上一碗,整个夏天,这也就是我的饮料了。早饭,一般都是“饭糍泡饭”,下饭的菜,有祖母自己酿的酱瓜,酱“落苏”(茄子),有时到对面李三娘婆婆家的豆腐坊,买一方刚出箱的嫩豆腐,用酱麻油一拌,那种鲜香是现在孩子很难想象的。午饭和晚饭的菜大多是舅公摸来的螃蜞炒“落苏”或红烧野鲫鱼,还有“珍珠米”、甜瓜、三林塘浜瓜、菜瓜不断,都是祖母自己种的。午睡后,到杨思江里游泳,我们乡下叫“汏冷水浴”。

  游泳之后,祖母带着我去地里砍上一大捆甜芦黍,拉回家来,祖母一节一节地砍好,这是为晚上乘凉准备的。夕阳西下,后厢房爷叔下班回家了,他早早地用井水将院子的青石板地泼了一遍,拉出一盏电灯挂在屋檐下,夜色降临,爷叔的第一件事就是捕蚊,灯一亮,成群的蚊子都扑灯而来,爷叔用一个涂了肥皂水的脸盆迎着蚊子不断地挥舞,很快地脸盆上一层厚厚的黑色,那都是蚊子的尸体。很快,各家的竹榻、躺椅、竹椅,都出现在场地上了,后厢房爷叔嫌房间太闷,整个夏夜都是在场地上过的,他的竹榻最讲究,用四根细竹竿撑起一顶小蚊帐。

  晚饭后正式的纳凉就开始了,最精彩的节目就是听爷叔讲故事,不知道他从哪里知道的一肚皮故事,什么张天师捉鬼啦、狐狸精啦,还有水浒三国的故事,应有尽有,现在回想起来,我最早的文学启蒙大概就来自爷叔的纳凉故事。

  我们边吃着下午祖母为我们准备的甜芦黍,边听爷叔讲故事,那成堆的甜芦黍,把我们的小肚子撑得溜圆,站起身来,都能听到肚子里咕咚咕咚的甜蜜声声。爷叔是苏州人,一口纯正的苏白,就像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一样地道和引人入胜。

  祖母也从不闲着,拿着大蒲扇不断地给我驱蚊和扇风,墙角下,那萤火虫的幼虫,发着绿莹莹的光,似乎是调皮的眼睛一眨一眨。不知不觉中,我的眼皮耷拉下来了,在这晴朗夏夜的习习凉风中进入甜甜的梦乡……

  我今年已是七旬老人,除了杨思老屋尚在,一切都已物是人非,但儿时夏夜的情景却难以忘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2018年夏令热线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4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
   第A18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A20版:上海闲话/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A22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广告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4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晨妆
汗水里的乡愁
天地任苍茫
寻荷记
夏夜长长芦黍甜
因为阅读,向文明推进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A15夏夜长长芦黍甜 2018-08-05 2 2018年08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