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码单反相机普遍有“影像合成”的功能,笔者使用的尼康相机也不例外。影像合成能将两张现有NEF(RAW)照片组成单张照片,并与原照片分开保存;利用来自相机影像感应器的RAW数据,其效果明显优于在影像应用程序中创建的合成照片。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根据机内设定的增益补偿,对叠加照片的光影的需要分别优化合成影像的曝光,或降或增,画面效果可直接在相机的预览中查看,非常方便直接。一旦创建合成影像之后,新影像将以全屏方式显示在显示屏中。此后可直接在机内利用数码润饰菜单调整反差和微调色彩外,多可不用另外在计算机上进行任何加工。通过影像合成的照片会形成一种比之原先迥然不同的影像效果,随之提升照片的艺术质量,化平淡为新奇。特别适合自然界花草、树木和各种植物的摄影创作。
在拍摄影像合成的叠加照片时,通常的情况下照片的曝光一般都要少0.5—1档的曝光量,这样才能使合成后的照片既鲜亮又不失层次。尤其是合成照片的两个镜像有主次之分,那么衬底的照片通常要拍得偏暗为好,有时甚至要减少2档以上的曝光。
如果叠加同一景物的照片,照片上的物象虚化轮廓不要超出实焦照片上的物象轮廓太多。超出太多叠加合成后会失去似像非像的艺术效果,缺乏美感的掌控力度,这种情况在花卉特写拍摄中尤为值得注意。
机内合成的影像叠加,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同一天或同一地点的多次曝光,只要你做个有心人,注入现代摄影的理念,大胆构思,仔细构图,施展自己主观想象力,完全可以运用不同季节、不同场景拍摄各类影像素材进行各种合成的尝试。
光影叠加的画面看似有些繁杂无序,实际上也蕴含了摄影本质的瞬间美感。叠加组合以后虽会有强烈的抽象韵味扩延出来,但对瞬间美感的追述是不离不弃的。通过画面颜色饱和度的深浅厚重的铺垫,美的构成会在剥离客观存在的因素以后固执地凸显于画面之中,这是一种光影叠加中很有趣的现象。在创作实践中我常想,如果能在平面的二维影像画面中融进电影创作的蒙太奇组合手法,多重影像的重新架构,至此由“无骨”形成的和谐美,以及信息量倍增而既“分裂”又相对均衡的装饰美,定会大大刺激阅读时愉悦亢奋之感。
面对花草、树木景观中多姿多彩的色彩意脉,其实,这仅仅是表面或者说“原始”的光色特征,而如果能通过拍摄制作时注入主观的色彩诉求,就能使整个影像画面的色彩构成更加丰富多样或变化莫测,这种强行突入的主观色彩元素,引领改变了视觉欣赏节奏和常规的构图习惯,有效挣脱了老套的视觉束缚和羁绊,从而变得赏心悦目而爱不释“眼”。
整体画面加重了主观色彩以诠释之后,画面的锐度和饱和度有时也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就是这种梦幻朦胧的色彩光影所表现的画面意蕴,反而更为妥当和贴切。
影像叠加的色彩画意表现,难的不仅仅是表面的拍摄,最为重要的是如何有效地把影像叠加来展示花草树木的迷人印迹。一幅影像合成作品是否成功,除了掌握必要的基本操作技术外,还要顾及其他因素,例如构图布局,画面色彩基调的处理,冷暖色的安排,影像叠加后的光影效果,都要努力使之在审美上透露崭新的理念,并尽量分化出影像出乎意料的另类解读,和那种至少眼前一亮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