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上海机动车保有量有约470万辆(上海牌照),非上海牌照的机动车还有约120万辆,“停车难”成为不少市民的切身感受。随着停车需求的日益增加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智慧停车应运而生,“停车难,智慧解”成为业界共识。
在推进智慧停车进程中,上海于2015年7月起就开展了公共停车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试点工程建设和示范,在2016年完成了公共停车场电子收费系统的标准化改造和信息联网,使2300多家停车场库电子收费系统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和信息联网。
昨天举行的“物联网时代智慧停车的应用与发展”论坛传出消息,上海停车场库电子收费系统标准化改造已基本完成,备案的3000来家社会停车场库中,2600多家停车场库电子收费系统已与上海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实现联网,为中心城区交通诱导系统及上海交通APP等服务端提供了数据支持。
但是,道路停车场的电子化智能化仍是短板——目前上海大部分道路停车只能使用现金或交通卡人工收费,存在着缴费不便甚至逃费现象,车位信息也无法实时掌控。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交通规划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中心主任朱昊透露,在虹口区试点首批道路智慧停车项目的基础上,上海将逐步扩大道路停车场智能收费改造,引入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方式让市民自助缴费,并新增车位检测设备。至年底,道路停车缴费将逐步形成市民自助缴费为主,管理员巡查缴费为辅的缴费模式。
据了解,上海停车场库收费系统智能化改造中,有120多家服务和设备供应商。朱昊认为,这反映出行业集中度不高,无法形成网络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运营效益,有关方面可以打造一个停车行业的信息化基础平台,形成对外停车服务的统一窗口,培育若干骨干停车运营服务主体,整合停车行业资源,提高行业集中度,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运营能力,形成智慧停车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