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妈妈开始新生活
———居家(加)的日子之二十一
宋 毅
  宋  毅

  我爸过世以后,我和我妹妹商定让妈妈来温哥华我家住一阵子,换换环境。自从上大学离开父母家,就再也没有回去跟妈妈住过。一个79岁的老人在异乡怎么过呢?我和妈妈能愉快地朝夕相处么?

  看上去最热心的还是我的邻居Larry,大概因为西方人跟老人住在一起是个大事,他们没这个传统。Larry说,社区中心的老年人活动非常丰富,可以把你妈放到那儿,一是能结识朋友,二是每天不同的内容能排解寂寞。我妈不去,详细介绍了也不去。可是Larry依旧热心,一天清晨上门来,自告奋勇说要带着语言不通的我妈去社区中心,或者散步,我妈高兴得满脸是笑,还是不去。Larry自己散步回来再次摁我家门铃,拿回了几张社区中心老年活动的一周详细安排,说,别担心语言,那里95%是中国人,打麻将,织毛衣,卡拉OK,跳舞,一晃一天就过去了。我明白,在Larry眼里,即使住在一起,妈妈跟儿子的生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独立的内容。

  也应该是那样。可是我妈就想跟我一起散步。在大草地的散步小路上走,我妈紧紧拽着我的胳膊,她很久以来都要有别人伴着走路,腿脚不利索不敢自己走;另一层,我知道我妈这个时候需要亲人在身边。整整一个月,我们母子俩就这么每周五天出现在公园的小路上,不时地与稀稀落落健身走路的人擦肩而过,呼吸着新鲜空气,看着蓝天,看着身边的小松鼠,讲着往事。每次都走得我妈微微出汗。回到家里,她就坐在餐厅织十字绣。那个十字绣的图案之大,我知道没有半年是完成不了的。我妈的耐心很好,手又巧,以前给我们家以及亲戚们织了无数件毛衣毛裤帽子手套,织得又快又漂亮。后来还给我们编制了用不完的拖鞋。现在学会了十字绣,绣完以后裱起来。于是我们家的墙上就挂了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她的作品。不管她在做什么,我一开始做饭,她就放下手里的活儿,一声不吭跟着我进了厨房。与其说我陪着我妈,不如说我妈悄无声息地陪着我。我问她,妈你闷得慌吗,要不要跟老年人一起掺和掺和?不用的,我妈很平静,我这样很好,就几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也许我妈的心还不踏实,她知道在温哥华仅仅是一个过渡;也许我妈不想把时间消耗在陌生人的地方,她想多跟儿子多跟家人厮守。随她了。

  我妈喜欢我们给她家务做,或者看护孩子。我儿子大了不用管了,我闺女天性欢蹦乱跳的,看不住,而且小孩子要看护者一块玩,我妈就费劲了。

  我妈不会做饭,她退休前一直是军医,吃了一辈子的食堂,只会热饭不会做。退休之后,如果我爸爸不在家,她就上街买包子买熟玉米当饭吃。我做饭的时候我妈会惭愧地嘟囔着,我是个废物,只会给你们添麻烦。我当然是打断她的话,说,您不难伺候的,您不挑。对,我吃啥都行,她谦和地应着。

  到了温哥华,我妈的作息时间也变了。以前她很早就起床,跟我爸一起忙活,散步。我爸脑梗以后,我妈精心照料他,早起早睡。最后六个月在医院陪护跟我爸住在一起,她没有一天不是半夜常醒天亮即起的。现在呢,生活内容变了,早起没意义了,她于是睡到了八九点钟,慢腾腾洗漱,一脸懒散舒适的笑。晚上也学会跟我一样晚睡了,虽然还是熬不过晚辈,但很乐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7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1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中秋闲话
北上广在哪里
月圆风清(油画)
妈妈开始新生活
一路的傍晚
中秋(七律)
复旦明月映天涯
因为信任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妈妈开始新生活 2018-09-24 2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