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鲜艳的五星红旗把申城装点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上海和国旗有缘。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在上海工作,中共四大纪念馆前设有国旗广场。犹记得二十多年的国庆日,我和大学同学结伴去外滩赏灯,同学竟趁机在人群中售卖起小旗来,不一会儿,200面国旗被一抢而空——上海人对国旗的感情可以窥见一斑,而同学次日也喜滋滋地从书店抱了一大堆小说回来。我们笑说,你这是托国旗的福。
前不久,我听闻奉贤乐康苑小区居民两年多来,每天都自发举行升旗仪式,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民间“国旗班”。
据小区居民、活动发起人蒋帅介绍,奉贤区精神文明办和奉浦街道为升旗仪式特地修建了升旗台和旗杆,居委会牵头组建了一支升旗队伍。当时“国旗班”的队员还有些腼腆,毕竟都是刚从邻近乡村的“村民”变为小区“居民”的,平时上个台发个言都要脸红,更别提要在大庭广众之下举手抬足了。在反复练习,并请来部队官兵进行指导后,队员们渐渐有了信心,动作也趋于规范。可是,升旗仪式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驻足观望者有之,怀疑是作秀者有之,暗中搞破坏偷走旗绳者亦有之,是队员们日复一日的坚持感动了大家,让众多居民从驻足转为理解,从观望转为参与。参加仪式的人越来越多,每天至少在四五十人以上,遇到周末、国庆等重要节假日,还会有邻近小区的居民和带着孩子的年轻父母加入。
“国旗班”目前有十九名队员。他们中,既有五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有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既有荣获全国孺子牛奖的老干部,也有迷途知返的吸毒人员;既有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有刚嫁过来不久的外来媳妇。社区矫正人员老庞长期经受国旗洗礼,改过自新后被特批加入“国旗班”,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大字不识几个的退休工人蒋祖兴是班里的护旗手,今年国庆前,他用满是老茧的手,郑重地写下一封质朴的入党申请书。
拳拳爱国心,铮铮爱国情。“国旗班”让爱国成为居民的一种行为习惯。现在,只要国歌响起,不仅广场上的人神情庄重,就连附近路过的人也会自觉停下脚步,行注目礼——对国旗的尊重,正是对祖国的尊重。在国旗的引领下,小区一改往日的脏乱差,变身成“奉贤区齐贤修身示范点”,乱停车、乱搭建、乱倒垃圾等现象得到遏制,邻里纠纷大大减少,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我很好奇,在这样一个以动迁居民为主的小区,升旗仪式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首先当是感恩。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富民强,老百姓得到实惠,分享到了改革的红利。乡民生性朴实,心怀感恩,借用升旗这种仪式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其次是传承。奉贤以贤立城,主打“贤文化”,而爱国文化、志愿精神正是“贤文化”的重要内容。再次是多元。居委在升旗仪式后还组织居民做广播操、学手语操,让他们身心一起愉悦。最后是引领。“国旗班”发挥了领头雁作用,成为小区公益和志愿活动的中坚力量,并由此激发出民众的爱国热情。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让国旗飘扬在了空中,更飘扬在了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