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买菜,都是在早上,上班前,上学前,“买汏烧”们拎上竹篮子到小菜场。那时可挑选的品种、数量很少,去得晚了,只有落脚货,或者干脆就没了。计划经济年代,人们没有选择。但是,早上去菜场买菜的习惯,却深深地印在脑中。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超市开始盛行,可以随时随地到超市,用不着再去赶早了。到了超市,除了买菜,还可以顺便买上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正像一句广告语说的那样:“超市是我家,东西随便拿”。人们的买菜习惯正在悄悄改变。这些年互联网+发展迅猛,电商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再加上发达的快递,足不出户,就可以买遍全世界,可以直接将需要的宝贝送到家里。发达的网购成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但是,网购也有短板,比如新鲜蔬菜每天要买,小型化的家庭购买数量不多,价格不贵,要支付运费,算算成本不合算,有的时候运费要超过商品的价格。当然也有包邮的,前提条件是达到一定金额,于是再往购物车里装东西,有网购经验的人都知道,要正好凑满这笔金额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常是为了省几元钱的运费,只能再增加十几元或者几十元的商品,为了节省牵牛的绳子钱,多花了几倍于绳子的价格。
朋友向我推荐一个买菜小程序。据说,这个小程序很火,很多白领都在下班前买菜,然后指定送到前台,下了班拎了就走。
那天我也尝试了一下,买了2根玉米550克3.89元,2根茄子450克3.59元,我特地到家附近的超市作了对比,价格最起码便宜20%,而且还干净,稍微冲洗一下就可以烹饪,关键是承诺的半小时以内送货到家,保证能兑现。那天还真的碰到这样的事,朋友相邀吃饭,不知道什么地方搞来一条大黄鱼,正想烹饪,发现家中葱没了,欲差人去买,那里离开菜场超市还有一段路,再加上天气奇热,我说,不用,保证半小时会有葱的,大家还以为我是开玩笑,或者以为我会变魔术。我拿出手机,点击买菜小程序,购买0.50元的葱。实在不好意思,又买了点其他,也就是几元钱的物品。然后大家都盯着墙上的钟在看,果然,在第25分钟的时候,“叮咚”门铃响了起来。一个小伙子拎着马甲袋站在门口,塑料袋上还注明几日前几点食用最佳。
想不到如今可以这样买菜。于是,朋友们纷纷向我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