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大平台
王妙瑞

  王妙瑞

  收到一本新作《风荷忆味》,是76岁的作家沈裕慎写的,书中100余篇随笔详尽介绍了上海和各地的风味小吃,看了似乎有一种身临豫园美食城的感觉。

  我和老沈既是战友也是微友。他年轻时在舟山海军某部当兵,干了近20年才回到上海。而我在四川陆军部队当过10年兵。穿过军装的人彼此可以互称战友,老沈年龄比我大是前辈。至于微友,才认识一年多,其间我俩仅见过一面。除了“两友”之外,还有一个文友的雅号。只是他著作颇丰,至今已出版了10多本书。我一不是作家,二没有出过一本书。论文学收获成果,我远不及他。我知道老沈当年在部队是摇笔杆子的。回到地方以后,热爱文学的初心不变,在全国各地的报刊杂志总共发表了百万多字的文章。其散文作品亦入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精选》等书籍。他还是上海“百名市民作家”荣誉获得者。

  今年5月的一天,老沈约我见个面。他带来了过去出版的三本书送给我。接着,他说有一本新书要在10月出版,书稿已经发给北方一家省级出版社了,请我帮忙为他的新书写篇序。我吓了一跳,让我替你的书写序?别开玩笑了。你是作家,应该找个名气响的人写序呀。何况,你又不缺这样的朋友。我,一个草根作者,怎么能担当为你新书写序的重任呢?老沈笑了,说,因为他看到我的文章被晚报《夜光杯》副刊采用,所以相信我能写序。

  不由想起三年前亲历的一件事。我接到退休前的单位领导电话,说他的朋友欣赏“夜光杯”有个叫王鸣光的作者文章,想约他出来聚一聚,交个朋友,请我打听一下他的联系地址和手机号码。我不认识王鸣光,通过老朋友在报社获悉后,为表示诚意,虽然自己微创手术出院才一个星期,仍然顶着夏天的烈日找到他的家,当面说明来意。我在商界工作了20多年,为生意请客吃饭的见过许多,但像这样因爱“夜光杯”的文章,读者自掏腰包请作者吃饭,还真是第一次见。

  “夜光杯”的魅力,不仅使普通读者爱上它,还使资深作家看重它。作为“夜光杯”的作者也荣光啊。我不再推辞,把这个“活”接下来。老沈回到家就把书稿电子版发给了我,40万字的文稿我认真看了一遍,最后写了几千字的序。老沈微信答复:序写得好,满意。还添了一个笑脸。

  这辈子,虽然我没有出过书,但这本《风荷忆味》的扉页印了我的姓名。那是正规出版物,一书一号,上网可查。今年国庆节上午拿到老沈的签名新书,中午在家就餐,打开友人送的一盒夜光杯,取出其中一只,不会喝酒的我,倒了半杯红葡萄酒品尝。呵呵,自己都未曾想到,一个极普通的“夜光杯”作者,竟然有这等意想不到的收获。酒,我没喝几口;心,却是真的醉了。谢谢夜光杯这个朋友圈的大平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港珠澳大桥开通特别报道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专版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4-21
礼物
朋友圈大平台
欧罗巴风情(油画)
曾经家住诸光路
追寻富弼
越南单亲母亲趣闻
是离开的季节
新民晚报夜光杯A20朋友圈大平台 2018-10-24 2 2018年10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