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共享进博会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美四叶草 盛装迎客来
毛丽君
进博会志愿者来到场馆内熟悉场地,进宝是最具人气的合影道具 首席记者 陈炅玮 摄
工作人员正在铺设西厅入口处的花卉景观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本届进博会最大展品——龙门铣基本成型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企业馆搭建现场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进博吉祥物“进宝”在浦东国际机场迎接国内外旅客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虹桥机场内,进博会志愿者正为外国旅客服务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会展中心内正紧张有序地布展 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进博会期间,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将展开一天多次的巡检,该机器人系统可达到24小时不间断作业,对室内场景的内部设备及其周边环境实现自主化无人巡检本报记者 陈梦泽 摄
会展中心南广场上的装饰柱已经亮灯 本报记者 萧君玮 摄
请关注新民印象
  本报记者 毛丽君

  今天是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倒计时10天,布展工作全面展开,企业商业展七大展区参展商开始大规模进场。“四叶草”里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施工人员、服务人员、志愿者……此时此刻,他们正为进口博览会筹备工作最后的冲刺奔走着,各色的工装成为这朵“四叶草”真正的颜色,很美。

  作为进口博览会展务负责人,彭春焰更忙了。按照之前的工作节奏,他的工作小组成员会每小时记录进场的车辆数、进哪个馆,并每两个小时上报一次。计划表上,10月30日,1000多个标准展台搭建完毕;10月31日,800多个特装展台搭建完毕——在既定的时间节点按时、安全完工,这是每一个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

  “脚上磨出水泡,怎么办?”从军营里出来的孙修明,如今是进口博览会一线筹办人员。作为最早参与进口博览会筹备的工作人员之一,他每天的步数统计总能轻松破万,脚上磨出水泡也是常有的事。于是,便有了前面的疑问。“我发现用针穿着线,从水泡底部穿过去,然后把针剪下来,把线留在水泡里,水泡里的水就会顺着线流出来,走路时就不会那么疼了。”几个月来,不少人都在展馆里看到过孙修明走路“一瘸一拐”的背影。

  首届进口博览会期间有200多场配套活动,最多的一天有100多场,会务服务工作负责人冯楠桌头上,一沓依次别着回形针的文件是做好会务保障的奥秘所在。“一会一策”,顾名思义,一个会议就有一个相应的方案,200多场活动的需求在一份又一份方案中详细地记录着。

  你远道而来,我盛情迎客。今天的“四叶草”内,国家馆搭建已接近完工,各企业馆布展如火如荼,进博会最大的展品——龙门铣基本成型,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四叶草”越来越美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专版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共享进博会
   第A06版:共享进博会
   第A07版:共享进博会
   第A08版:共享进博会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12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13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最美四叶草 盛装迎客来
新民晚报共享进博会A07最美四叶草 盛装迎客来 2018-10-26 2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