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筱瑾
最近圈中朋友告知,他们小区内悄然出现了一排蓝黄色的智能化垃圾分类回收设备,还有个可人的名字:“小黄狗”。无独有偶,前几天我们又欣闻程家桥街道42个小区成为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的上海街区。在即将辞别金犬的岁末季,新生的“小黄狗”们驾着绿色环保的头班车飞奔而来,上海按响了垃圾分类的启动键。
这些年,随着苏州河的治理、诸多城市开放式绿地的建设、郊区工业污染产业的关停并转和禁烟令的执行,上海城市的卫生面貌有了大大的改善。长兴岛青草沙水的引入,让申城居民告别了有漂白粉味的自来水。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地球的健康、生命的健康。过去,垃圾收集、焚烧、填埋处理对环境产生难以逆转的破坏已成为共识。另外,那些不正确的生活废水排放,如阳台洗衣机排水、地下餐饮业油水直落地沟、缺乏常识的雨污水混排等还在污染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球,有赖全社会的觉醒,小至个人守法的意识,大至行业政策的制定,乃至大道至简生活观的倡导。还有快递业纸板箱的回收利用、个人断舍离态度和低碳消费的自觉践行,这些都关乎着节能、效率和绿色生态……环保,需要社会各界对“绿”色的全面觉醒,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全民意识深处。
愿2019年的春天,上海的“绿”更浓,也更期待在未来,中国能成为世界的“绿”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