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果园,7亩地里引种了近千株天草桔橙。这几天正值采摘旺季,每株树上都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平均一株结果200多颗,每颗重达3两,因新鲜、皮薄、水分多,一上市就颇受市民喜爱。据悉,天草桔橙曾获(上海)柑橙博览会优质奖,上海世博会橙类优质奖。但其实这一品种最早来自日本,将这个“舶来品”种出“奉城橙”的特性并不容易。
早在2001年,有果树种植经验的夏爱国便有意要引种这一品种。在前期学习其他地区种植经验中,夏爱国发现,天草属易栽培的丰产品种,但需要在无风、温暖的环境里栽培。在我国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柑桔产区栽培最佳,亦可在部分北亚带地区适量发展。天草挂果太多的时候,容易造成果实过小,因此必须严格疏果。此前崇明等地曾有不少“尝鲜者”,但均无法实现量产。
“我当时就想尝试看看,从小就和土地打交道,就喜欢种植果树,一定要挑战一下。”2003年,夏爱国下定决心,花了近50万元,打造标准化种植大棚,引进一批小苗进行试种。
试种中,因对土壤、气温和修剪技术不够精准,夏爱国也饱受挫折。但在一次又一次试种中,夏爱国掌握了“多施有机肥,合理施用无机肥,采用叶片营养诊断和土壤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的办法,充分满足树体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2003年,果园里终于迎来了首次丰收。在解决了桔橙生长难题后,夏爱国试着给桔橙“增甜”。据他介绍,天草成熟期糖度11~12°,酸为1%左右,品质极优。
“今年,7亩地共产出3.56万斤天草桔橙,以每斤5元来算,就能获得17.5万元收益,相比种植水稻,收益翻了八倍。”夏爱国说,他通过自产自销方式,还让这颗“奉城橙”飞出奉贤,销往北京。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