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市医保局通报称,谢姓副院长利用虚假诊断刷医保卡开药、肛肠科医保处方诊断与自费处方诊断不一致的情况基本属实。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表示,涉事人员已被停职。
指示下属虚假诊断
据此前报道,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副院长谢某承认,他指示神经内科医生将自己虚假诊断为“痴呆”。诊疗信息显示,谢某因为中重度痴呆、周围神经病、脑血管病、贫血等病症,在2017年2月3日至2018年12月19日期间,每隔两周左右会通过医保在医院开走甲钴胺片、盐酸多奈哌齐片、琥珀酸亚铁片、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每次开药的总价格在1000元左右。
今年1月12日,谢某解释:“因为有家属患老年痴呆,该症状有一定的遗传倾向,自己开药是用于预防治疗。”
使用医保“病情”不同
此外,还有人举报该院肛肠外科副主任医师谭某某根据患者是否持医保结算来增减病症。记者分别于两日挂了该医生的号,结果却不尽相同。
首次自费检查时,临床诊断为肛裂和内痔,项目名称检查为肛查和肛门镜检查,诊疗费用共计10元。但检查时,医生全程未使用肛门镜等其他医用器械。次日,记者使用医保再次诊疗,处方笺上显示记者临床诊断为“肛裂”、“内痔”、“疔疮肿毒”。检查结束后,谭某某告诉记者病情恶化,建议手术治疗。
通过连续两天的门诊处方笺信息对比发现,没用医保时,这名医生临床诊断为“内痔”和“肛裂”;使用医保后,他在“内痔”和“肛裂”基础上,多诊断出了“疔疮肿毒”。
涉事人员已被停职
记者曾将此事反映给北京市医保局。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公关部负责人表示,1月23日院方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从当日下午开始展开自查。1月24日起,市医保局、卫健委、北京大学医学部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均到现场调查了解。
昨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发布声明称,院方决定对当事人立即停职,并责成当事人配合调查。医院将根据最终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做出严肃处理。此外,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表示,将以此事为警钟,加强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培训和强化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实。记者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查询得知,报道提及的肛肠外科谭某某、神经内科王某某两人已无任何挂号信息。
昨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通报称,根据目前调查情况,立即追回违规费用,暂停涉事责任医生医保处方权。同时,市医保局正在对该院开展进一步深入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对医疗机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据新京报